爱申活 暖心春 |上海监狱开展离监探亲工作:阔别六年,服刑人员虞一秋在家中的特殊春节

2月15日,大年三十。清晨4点,56岁的虞一秋(化名)就醒了。

自2011年8月因走私罪入狱以来,在提篮桥监狱服刑的虞一秋已经6年没跟家人一起共度春节了。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监狱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开展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工作。虞一秋有幸成为其中幸运的一员,可以在2月15日10时至19日10时,离监探亲5天。

清晨4点就醒了

■本文摄影:杨眉

上海有句老话,清爽冬至,邋遢年。小年夜晚上,上海断断续续下起了小雨。

想到今年大年三十,可以回家过年,能陪家人呆上5天,虞一秋清晨4点就醒了,看着天一点点亮了起来。

因为年三十的缘故,监区里平时早晨6点起床,推迟到了7点。吃好早饭后,主管警官韩涛喊他到谈话室,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提包,里面装的是家人刚刚给虞一秋买的新衣裳,从内到外。

新年就要到了,监区里也布置得年味十足。监区门口贴上了“年年顺景福星到,岁岁平安好运来”的春联,横批“迎春接福”。门口一口2米多长的鱼缸里,几十条橙色的观赏鱼游来游去。

虽然已经关照过很多次,韩涛还是又一次提醒虞一秋,出去之后要遵纪守法,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多陪陪家人。

9点30左右,虞一秋脱下囚服,换上了妻子新买的衣服。上衣是一件咖啡色毛领夹克衫,裤子是一条绒的黑色运动裤,配了一双黑色皮鞋,鞋子的拉链开在脚踝一侧,很新潮。

因为在监狱里,服刑人员都要剃短头发。考虑到天气比较冷,监区还专门给虞一秋,准备了一顶绒线帽。

像电子手环一样的腕带

9时40分,在监区民警的陪伴下,虞一秋迈出了第一道4米高的黑色铁门。

一道,二道,三道,四道……走过四道门,逐一提供证件、检查身份后,他来到了办证大厅。此时,妻子鲁玲(化名)和大儿子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虞一秋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大儿子,随后与妻子相拥。他一直努力地克制着情绪,尽量放缓说话的语速。

旁边,另一名64岁的服刑人员见到了妻子和宝贝孙子。他服刑时,孙子还很小,如今已经读初中了。

“整个提篮桥监狱,只有你们两个获准离监探亲,也算是‘千里挑一’。”提篮桥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潘文俊说,服刑人员离监探亲除必须满足“服刑二分之一以上、宽管级处遇、服刑期间一贯表现好、离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等条件外,还要经过集体评议、社会影响调查及监狱批准并公示等程序。本次服刑人员离监探亲期间的去向仅限在上海市范围内,离监探亲时间为5天(2月15日10时至2月19日10时)。

在向服刑人员和家属宣读离监探亲的注意事项后,潘文俊特别提醒他们,离监探亲期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摘掉戴在手上的定位腕带。

这个黑色的腕带,人们第一眼看上去,都会当作是时下流行的电子手环。

“这个腕带睡觉时、洗澡时都必须戴着,它是防水的,洗澡时也不用担心。”潘文俊最担心的是腕带没电,逐一跟两名服刑人员和家属反复叮嘱,并和同事们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给腕带充电。

根据规定,服刑人员离监探亲期间不得离开本市。到达和离开探亲地后,还必须到当地派出所报到和销假,每天17时至20时必须通过电话向监狱汇报当日活动情况。

上午10时许,虞一秋和妻子分别签署承诺书和担保书后,踏出了提篮桥监狱的大门。

那一刻,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长吸了一口气。

“沙发换了新的啊”

在监狱门口,监区民警跟虞一秋开玩笑,说他换了身衣服显得年轻了好几岁。

妻子鲁玲笑着说,因为吃不准他胖瘦,买裤子时特地买了橡皮筋裤子(运动裤),“上衣稍稍买得有点大,袖子有点长了”。

虞一秋出监后第一件事,是去辖区派出所报到。而在来之前,鲁玲已帮丈夫在家附近的宾馆,订了一个房间,“让他回家前先洗个澡”。

入狱前,虞一秋经营着一家加油站。因法律意识淡薄,向走私人员低价购买汽油,被判10年监禁。

“当时,小儿子还在读高中,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了。”虞一秋很感激妻子在他入狱后,撑起了整个家。

下午1点多,在饭店简单吃顿中饭,虞一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他家位于吴淞口附近一个普通小区,虽然位置有点偏,却有着很多小区都无法比的风景:站在他家阳台上,就能望见黄浦江。

一进家门,虞一秋便急不可耐地先转了一圈,眼睛里满是新鲜:“沙发换了新的啊,空调、电视也换新的了。”

妻子说,除了客厅里换了些家具,家里还是他离开之前装修的,样式、摆设都没动过。说完,两个儿子带着他,3个房间逐一看了一遍。

站在阳台上,看着黄浦江上船来船往,虞一秋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7年。

他和妻子都是长兴岛一个小渔村出来的。“我兄妹6个,我是老小,我母亲生我时已经45岁了。”虞一秋说,小时候家里穷,全靠吃鱼长大,18岁时就出来闯荡了。

下午,虞一秋将回到长兴岛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和家人一起去看望90岁的岳父、岳母。

年初二,他打算去给父母上坟。

思念就融到了这桌菜里

下午3点,长兴岛某小区,一大家子近20口人早就在等候虞一秋一家人了。

见面后,虞一秋跟亲人们一个个拥抱,有人哭了,有人用力地拍打着他的肩膀,有人拉着他的双手,但大家都很克制住。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小辈们不想让老人伤心。

年夜饭提前两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有人开玩笑说,每一个大家族都有一个男的,特别会烧菜。虞一秋妻子的二哥,就是他们这个家族最会烧菜的男人。

得知妹夫要回家过年的消息后,他提前2天就备好了年夜饭的菜,鱼、虾、猪蹄、红烧肉、羊肉这些硬菜是必不可少的,油炸花生米、熏鱼、醉虾等凉菜也是不能缺的。

“五味杂陈!”鲁玲的二哥说,这么多年的思念,就融到了这桌菜里。他曾开过15年饭店,“自己那时没怎么做过菜,但看得厨子做得多了,自己也就会了”。

一个灶头,两个锅子,他一个人从下午3点多开始烧菜,不到1小时就烧了整整2大桌。

下午4点多,年夜饭早早地开席了,一家人边吃边聊,聊聊家常,聊聊这一年的工作、生活,小辈们的婚姻是长辈们最关心的话题。

虞一秋的大儿子今年30岁出头,父母催他,他说想等父亲出来后,再结婚。

虞一秋问,朋友谈好了没?他只是笑。

下午5点多,肉菜一个个地端上了桌子,大家开始吵着要吃素菜。大厨开玩笑说,还有猪蹄和红烧肉没来得及烧呢。

接到“命令”后,他开始烧素菜了,第一个出锅的是清炒莴笋……

正吃着,家人微信群有人发红包了,年轻人们抢得最快,有人大叫,“抢了1.2元……”

虞一秋已经7年没有吃过这样的团圆饭了,他很感念“服刑人员离监探亲”这项人性化的政策。他想起了监管民警曾说过的一句话:“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

对他而言,尽快回家团圆,就是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