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诵诗词、敢当众表演,善于绘画、还将出书,这个6岁萌娃是怎么“炼”成的?

在前不久的2018“新闻晨报植树节暨周到春荟”活动现场,一位年仅6岁的可爱小女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诵唱了唐代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毫不怯场,把观众都带进了诗的意境。

原来,这个孩子是东方卫视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诗书中华》的人气小选手黄雪润,也是《诗书中华》年龄最小的选手。其实,小雪润除了出口成诗外,画画也很不错,甚至即将出版一本与妈妈合著的书!

这样的牛娃+萌娃,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在可爱的小雪润背后,不得不提一个人,正是她的妈妈王荣。许多人好奇,这个爱诗的小孩来自怎样的一个家庭?她的妈妈是怎样培养她对诗词的兴趣的?听说,她从女儿两岁时开始,每天坚持写“小宝语录”,至今已有近两千条;而身为有着18年教龄的中学语文教师,她被全班的孩子亲切地称呼为“妈妈”……她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

6年前,她初为人母。

“我从小宝两岁的时候教她读诗词,那时小宝并不理解,只是音韵琅琅上口,一边读一边唱,就背了很多诗。”

雪润两岁的那个初春,某一天王荣带孩子去郊外散步,雪润看到了刚刚萌发绿芽的柳树,兴奋地说:“柳树姐姐!柳树姐姐!”然后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妈妈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王荣说:让孩子读诗,是想给孩子的人生打下诗意的底子,让她的生命更丰满,要她做一个有趣的人。当她看到荷叶和鱼儿,不是只会说:“真美!好美!”还会在心里默念一句“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为了培养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王荣想出了许多有趣的方法:唱古诗,画古诗,讲故事,演古诗,还有实景学习等等,还在家里让她做“小老师”,给她录制小视频……

同时,作为一名有着18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她也一直在思考:该怎样引领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是:唯有通过创造与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之中。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王荣说。如何让学生喜爱古诗词?她在教学中作了许多尝试。比如,让学生唱唐诗、唱宋词,通过探索“唱诗词”这种新的朗诵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教文言文的时候,她总是想方设法“搞点花头”。在教《橘逾淮为枳》的时候,带领学生们演出课本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让学生用微信朋友圈的方法,模拟出邹忌和妻、妾、客四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模拟出邹忌和齐威王之间的交流。教《核舟记》的时候,她会让学生折一个纸船,再让他们把课文中写到的人和物,按照课文中写的位置,画到纸船上……学生们学得兴致盎然。

王荣说,古人诗书传家,今人何以传家?名车、豪宅还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她不仅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精神财富,还要传承给更多的孩子这样的文化自信。

近两千条小宝语录,也是自我修行

从女儿两岁时开始,王荣每天坚持写“小宝语录”,至今已有近两千条以女儿为样本进行观察、陪伴、教育、引导的鲜活而真实的记录。有人佩服她的坚持,有人奇怪她这样做的缘由,还可能有人讨厌她天天刷屏……

“女儿,是上天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王荣说,她在跟先生结婚时,是身患重疾的,不仅无法养育孩子,更不知道生命可能还有几年。幸运的是,两年半后,奇迹出现了,她的病好了!而且,他们还拥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王荣坚信,女儿是爱的礼物——先生对她的爱、父母无私的爱、朋友的爱,还有学生们的爱……

坚持记录,因为害怕生命的无常。陪伴女儿的每一天每一刻,她都无比珍惜,感恩。所以,她用心记录下女儿的点点滴滴,希望等她长大成人时,送给她,让她自己慢慢翻看。“小宝语录,是用爱记录的点滴,也是一场自我修行。”

得到爱,还要懂得传递爱,传承爱。

每个周末,王荣都会带着小宝去看自己的母亲和外公,为此,需要穿行上海、来回100公里。王荣说:“我的外公年近九十,我总是把好吃好喝的先送给他品尝……跟孩子讲一百遍‘百善孝为先’,不如自己先孝顺父母孝敬公婆。”

曾在100个孩子的簇拥下走上红毯

除了老吾老,还要及人之老;不仅幼吾幼,还须及人之幼。

曾经在她不到30岁的年纪,被全班的孩子称为“妈妈”;曾经学生们在她生日时秘密策划生日PARTY,给她大大的惊喜;曾经她在100个孩子的簇拥下走上红毯,在“妈妈,你一定要幸福”的祝福中戴上戒指;曾经她抱着重病坚持上课,在最艰难的时候,孩子们给了她力量,能够大病痊愈……

她得到孩子们那么多的爱,并不是没有缘由:她愿意在下班后陪伴自闭倾向的孩子慢慢学习,从原来只有个位数的考分,到中考能够考进中专;她会为了一个厌学的孩子,天天去他家里跟他促膝谈心,谈到他有自信愿意去学校上课为止;她会自己花钱买很多书,在每个孩子生日的时候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们……

但是她也说,在18年的教育生涯中,也遇到很多无能为力的案例,因为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的影响比起学校教育,根深蒂固得多……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离婚或者隐离婚家庭;我遇到过自闭症的孩子;遇到过沉迷网络的孩子,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遇到过异食癖的孩子,吃纸吃笔橡皮,严重缺爱、渴望得到关注……”

面对这些孩子,王荣觉得真的很无奈,因为她只是老师,不是妈妈……

她特别想要呼吁: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一定是拥有渊博学识、懂得很多育儿理论的人,但必须是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而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

希望每个妈妈都能在孩子的童年给孩子足够的爱,足够的关注。童年期幼儿期给孩子良好的‘潜教育’,能塑造孩子健康的身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坚持让女儿在玩中学习鲜活知识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反思育儿,把教育女儿的经验和感悟迁移到学生身上,王荣在半年前出版了《老师的一半是妈妈》一书。如今,她的第二本书《雪儿的自然笔记——孩子眼中的二十四节气》也即将出版。这第二本书,实际上是王荣和女儿小雪润两人合著的。

在王荣眼里,这本书其实是女儿自己的书,她只是做了整理工作:图画是雪儿画的;照片是摄影师朋友们在每个节气邀请雪儿外出游玩时,帮她拍摄的;雪儿的节气生活日记,其实是妈妈结合平时记录下来的“小宝语录”整理而成的……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呢?王荣在这本书的序里写到:

“为了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践行我的‘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我没有给女儿报名辅导班,没有让她在入学前提前学习语数外,而是把所有的周末时间都用来陪伴她去大自然中玩耍,我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上海的东南西北。

所以雪儿的二十四节气知识,是从大自然中学来的——她用双脚丈量了上海的春、夏、秋、冬;她用眼睛看到了雨水、白露、霜降和大雪;她用鼻子闻到了樱花、玉兰、荷花和薰衣草;她用小手触摸了蚕宝宝、蟋蟀、落叶和雪花……而她也就是在蝉鸣蛙叫声中学会了许多古诗词,没有死板的说教,没有系统的教案,她就在‘玩’中学习了鲜活的知识。

许多家长也想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体验,却苦于找不到方向。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什么节气去哪里玩更合适?什么节气适合玩什么?甚至什么节气适合吃什么?这本书里都有详尽的攻略。

“让Ta先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牛娃”的社会,让孩子提前学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声中,能够坚持不上早教班、每个周末陪孩子“纯玩”的妈妈,是怎么想的呢?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曾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很优秀的女孩,颜值很高、个人修养很好、名校毕业……但却说自己一点都不快乐,她说自己所有的人生道路都是母亲安排的。在王荣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曾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班长,在重压之下高考失利,几乎崩溃。“我想,如果她的父母懂得给她减压,不对她期望值那么高,让她先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她会离幸福更近一些。

我朋友里面,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一周可以上10节课。我不相信一个孩子可以把这些东西都吸收掉。而且这样很可能会消磨掉孩子的求知欲。

虽然我们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暂时领先,不见得后面就一定会有优势。我没那么鸡血,也可能是因为身为一个老师,我看到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我教的很多学生,有不少是已经提前学了很多东西入学的,但这种优势往往也就保持一年,孩子后面的学习还是要看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求学的内驱力。

“所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我不要孩子做学霸,也不希望她将来如何出色如何优秀,”王荣说,“她只要将来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就可以了。

王荣也十分推崇带着孩子去旅行。她说:“旅行是父母可以24小时陪伴孩子的时光。

在带孩子去旅行的过程中,遭遇病痛,小宝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爸妈;遭遇意外,高原反应的爸爸扶着扭了脚的妈妈,蹒跚前进;遭遇暴雨,一家三口在茶室躲雨,三人凑在一起啃一根玉米棒……

王荣说,这正是她想要告诉小宝,也告诉自己的:

“谁的人生都无法保证永远艳阳高照,我们要学会的,不仅是在艳阳下微笑,更是在风雨中拥抱。”

■图片:由王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