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 艰辛盈利路

  晨报记者 刘因

  以拎包入住、租金灵活、租金成本低的优势,联合办公在市场迅速走红,吸引了一批创业者的目光。热潮过后,其盈利之路却非常艰辛。
  目前,联合办公90%的收入来自租金,而曾被高度期待的非租金收入只占10%。由于是“二房东”商业模式,巨大的寻租成本、小微企业流动性大,使靠租金支撑的联合办公处于微利状况,若出租率不高,则容易陷入亏损。
  如何找寻盈利新路呢?或华丽转身,或拓展服务空间,早期联合办公的创业者们纷纷将触角伸到传统办公的领域。
  行业鼻祖——We Work瞄准全球性企业,推出专门的空间定制解决方案,包括现有产品的直供、全球权限、个性化上门定制及运营,并通过社区链接,共享公共空间,帮助大企业成员和其他公司链接起来。这将联合办公的服务对象从初创企业,扩展至大企业。
  联合办公一改进驻低端办公楼形象,进入了上海最高端的IFC,也以“二房东”形式,包租了一整层。IFC租金不菲,不是联合办公的传统客户——初创企业所能承受,但却有利于一些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及时服务。
  盈利艰辛,MadSpace等企业相继出局,行业并购也趋于活跃。仅3个月时间,优客工厂就3次出手,收购其他同行:1月3日,宣布收购共泰创新空间,3月9日,并购无界空间,3月26日,宣传并购Wedo。并购能否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呢?业内正拭目以待。

  政策收缩 房企被动抢收业绩

  1-4月,TOP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达2.6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碧桂园、恒大累计销售已超2000亿元。百强房企各梯队门槛提升显著,TOP50门槛增长最快,增幅近5成。5月,各城市预售政策略有松动,部分房企的高价项目集中入市。克而瑞分析认为,在部分城市限售、限价政策调控持续的背景下,未来将会有更多持货观望的房企选择以价换量,被动加速项目入市,抢收业绩,来确保全年销售目标的完成。

  供应增加 项目批量入市

  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调控政策不断紧缩,各地供应也不断缩水,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依旧存在。从3月开始,政府开始适度加大市场供应,长沙、重庆、上海、武汉等多地房企项目批量入市,其中不乏一些备受关注的豪宅项目,如信达泰禾上海院子、瑞安房地产翠湖天地等。以上海为例,3-4月上海批复预售证项目达47个,面积173.67万平方米,远超去年末和今年年初供应量,预计5月房企推货数量将会再迎新高。
  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一些新开盘项目开盘均价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明显,3-4月多数开盘项目热销不已,部分房企销售业绩因此迎来开年来的小高峰。

  资金压力 房企以价换量

  在调控背景下,高价豪宅入市越发困难,房企依靠捂盘惜售、延迟入市,以时间换价格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此外,在经过一个季度的蛰伏后,巨大的销售和资金压力、预期项目去化率下降等都使持观望态度的房企不得不放低姿态,降低预售价格,被动加速项目入市,把全年的销售计划前移,抢收业绩,来确保全年销售目标的完成。
  以上海市场为例,一季度单价8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项目预售证批复寥寥无几,4月翠湖天地隽荟都等多个高价豪宅项目纷纷入市,但销售价格多数与市场预期差距较大,部分项目价格回归到两年前。例如4月中开盘的一项目,2015年11月拿地时,剔除保障住房建面后的拿地楼板价高达61440元/平方米,市场预期单价在100000万元/平方米以上,但在市场调控不断加码和企业巨大的资金压力下,该项目不得不降低预期售价,快速入市销售。
  与此同时,江桥附近一项目的境况则更能说明。据悉,该项目初期预期开盘价格80000元/平方米,但随后调控升级,该项目预期预售价一路降至50000元/平方米,迟迟未开盘,与此同时,其周边二手房价格均价不到50000元/平方米,其自身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随供应增加,1-4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提升显著。其中,TOP3房企门槛达1986.7亿元,同比增长37.9%。TOP50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较2017年同期增长48.4%。TOP100房企销售金额入榜门槛达到了45.3亿元,规模竞争加剧。克而瑞预计未来随着各梯队门槛的不断提升,百强房企分化格局将会持续。
  目前,本刊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关注“星空家苑”《新闻晨报》 地产星空官方微信,房产信息抢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