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为什么这样甜?来《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旧居寻找答案!

红色旅游又有新景点了!

杨浦区一幢小楼,《共产党宣言》首个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旧居于近日对外开放,

关于陈望道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20年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也没动。原来儿子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援引这则故事。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

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

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

无数的革命先烈才情愿吃百般苦,

甘心受千般难。

今天,

小编要带大家走进杨浦的一栋小楼,

重温“信仰的味道”,

触摸真理的力量。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共产党宣言》翻译并引入中国的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旧居,国福路51号于本月初试运行,这里如今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国福路51号记录了1956年至1977年间,陈望道生活和工作的点滴。一层展览以“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为主题,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彰显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二、三层介绍《共产党宣言》全文首译者陈望道的生平。

推开国福路上一扇黑色的铁门,一栋三层的小黄楼映入眼帘,在绿树环绕中分外古朴雅致。

1920年8月,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由时年29岁的陈望道参照日文版和英文版翻译完成。这册只有56页的普通32开中译本,不到2万字,却给苦难中寻求光明的中国人来带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译本出版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一楼展厅不仅展示了1920年出版的首版陈望道中译本,还专门辟设版本厅,用以安置从坊间搜罗的部分宣言版本。其中,就包括1918年的珍贵德语版本,和刊载了幸德秋水《共产党宣言》日译全文的图书《社会主义研究》。据现有研究,后者便应是陈望道作为中文翻译依据的底本。

陈望道1920年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中国文学教员、中文系主任、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52年到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他毕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成就卓著。

沿着褚红色的楼梯向上,小楼的二、三层,原是陈望道的生活起居之所。二层的书房复原厅里端坐着陈望道的蜡像,他仍然笔耕不辍,栩栩如生。几张书桌上,还堆放着普通话推广方案,《辞海》定审稿,校长室的行政公报。此外,陈望道的社会履职和复旦印记也再现于部分展品之中,包括了两枚校徽。

小楼西北角的旧居车库,改建为车库影院,播映《大师陈望道》和《信仰之源》。

一本书,一个人,一种精神,

陈望道及其与他相关的故事,

早已成为一种集体记忆铸就的底蕴。

看了这么多介绍,

是不是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

想要亲自去旧居,

与陈望道先生来一场“精神的邂逅”?!

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攻略~

参观攻略

开放信息(试运营期)

参观入口:

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政肃路口)

试运营期:

2018年5月3日— 6月30日

开放时间:

每周二、四、六:

上午9:00—11:00(10:30停止入馆)

下午13:30—16:00(15:30停止入馆)

票务:

参观者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预约参观:

受展馆空间限制,每批入馆参观人数不超过10人。5人及以上团体参观请务必提前1天(16:00之前)预约。

预约热线:021-65642527

每周一、三、五接受预约

9:00-11:30,13:30-16:00。

未预约的参观者需要排队等候,根据展馆内人流量和接待能力,由工作人员现场安排进馆。

讲解服务:

展馆为预约的团体参观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停车信息:

本展馆因场地限制无停车位,如需停车请至周边公共停车场。

展馆平面图

TIPS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参观陈望道旧居

贴心的小编电话咨询了相关事项

请注意:

1. 团体参观目前必须预约才能参观。

2. 未预约的散客参观者建议于9:00;10:30;13:30;15:20等错峰时间段入场参观。(根据展馆内人流量和接待能力,可能仍然需要排队等候,由工作人员现场安排进场。)

所以如果想要参观陈望道旧居

还是请大家提前预约比较好!

好啦,

大家赶快准备走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