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创新八仙过海

见习记者 商依琳

金融科技领域成为了银行的必争之地,各家银行都在加快科技转型。平安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会将“科技引领”作为全行首要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而在近期召开的银行业例会中,多家银行在区块链、A I技术、大数据方面的创新都有斩获。各行都在提升自身科技实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积极投身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制造信任的分布式账本,具有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可用于解决交易、转账过程中的中介信任问题,以及提高处理效率、降低银行间的对账成本。

平安银行2018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该行正在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对贸融业务进行升级,打造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SAS)平台,为传统业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日,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合作,推进手机银行和云闪付APP的产品优化和营销推广,共同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合作。

4月,交通银行的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投产,实现了信息和单据的端到端传输,减少单证邮寄的中间环节,极大提高了国内信用证项下交易速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截至7月26日,交行累计开立区块链国内信用证20笔,金额达到1.56亿元。此外,6月27日,该行还上线业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并在7月24日完成首笔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融资产品基础资产信息的“上链”。

其他各行也不甘示弱,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完成了金融产品交易平台的原型系统建设;建设银行的区块链系统完成了首笔集团内跨境国际保理业务;农业银行与趣链科技宣布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并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招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广发银行也早已与同业共同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创新平台,借助区块链平台数据共享、分布式记账、可实时查询等特点,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及透明度。

聚焦A I智能服务

随着A I应用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正在高速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银行应用也正在从以流程为主的规则系统、升级为以高维机器学习模型为主的实时智能决策系统,未来80%以上的业务应用都将基于或者直接由A I技术实现。

平安银行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线上持续推进口袋银行APP的“A I+投顾”、“A I+客服”,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智能化服务,目前A I客服占比已将近80%;线下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到零售新门店,打造“不排队、不下班、有温度的银行”;整合打造智能化OM O(线上线下相融合)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将建设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与新一代客服项目和网络金融事中风控反欺诈二期项目同步实施。目前,机器学习平台已在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系统二期实施过程中完成模型离线训练。

交通银行则自主开发了智能化移动服务工具手持终端项目,并引入指纹认证等智能感知技术,通过不断完善业务鉴权体系,简化登录安全认证。5月31日,该行正式启动新一代集团信息系统智慧化转型工程,建立全渠道多重感知、能听会说、能看会认的生物特征智能化应用体系。

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将基于第四范式先知平台,共同构建银行A I核心系统。该平台为各家银行提供了通用的构建A I基础设施能力和标准化应用流程,可自主构建覆盖营销、反欺诈、审批、贷后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A I业务场景应用。他们的合作标志着银行+A I不再局限于单一智能应用,而是从银行底层系统层、到顶层应用层的全面智能化融合创新。

风控引入大数据

如今,银行采用大数据可解决的问题众多:风控、引流、营销、外部业务流程梳理等等。在管理会计、绩效、预算方面,大数据同样有用武之地。

平安银行在不良资产清收方面,改变了过去依赖于诉讼和上门清收的方法,改为使用大数据工具。今年上半年成功率达到40%,效果比较显著。

中国银行的大数据平台目前正处于投产阶段,该平台将建立客户画像标签、外部数据应用管理、数据沙箱三大服务体系,为全行提供360度客户精准画像服务和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实现内外部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与共享。为便于分行数据使用,基于海量并行处理(M PP)技术的分行数据服务平台年内将进行试点推广。

交通银行从2010年起就积极部署大数据发展战略,依托数据整合成果,从客户服务和内部经营管理两个层面不断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面向客户,该行通过对客户投资记录、消费行为、产品浏览偏好、来往账等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推出线上渠道理财产品到期续接功能,精准推荐产品并实现自动续购。面向内部经营管理,该行在风险防控、信贷管理、审计监督、精准营销、预算财务等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