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着“富养”孩子?你只会把自己逼成“苦命的妈”!

早上6点起床,边等女儿们吃早餐,边想当日选题,还要见招拆招化解孩子们的争执,飞速带着她们奔向校车站,然后回家开始伏案工作。这就是公众大号“卢璐说”创始人的日常工作方式。生活与写作融为一体的卢璐是个直白的作者,很多时候她的无需修饰让人招架不住,却又往往一语中的。

卢璐的文章,几乎都是从自己和家人的故事开始的。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大致拼凑起她的人生轨迹:23岁只身去法国留学,30岁遇到法国丈夫卢先生,36岁成了两个女儿的母亲,目前在上海居住……

约采卢璐当天正是狂风暴雨的天气,她一袭红裙匆匆而来,刚一落座,故事就随着她那极快的语速倾倒而出。

爽快利落、直截了当、也不惮于自嘲。

正如她在自己的新作《和谁走过万水千山》中说的那样:这途中并不都是欣喜,也有争执、不理解、愤怒、疲惫……这就是人生吧,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

然而,谁的生活不是如此呢?

从全职妈妈到“笔杆子”

人到中年,为人父母,最容易写出共鸣

谈及开始写作的契机,卢璐笑:“最早是写了几篇餐厅评论,没想到被网站推到了首页,觉得特别受鼓舞,然后写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写作,卢璐收获了不少热情的点评,慢慢地,这个一门心思带娃的全职妈妈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圈子。

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她不是卢先生的太太,不是思迪与子觅的妈妈,而是一位用笔去对抗现实纷扰的“分享家”。

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敞亮了起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我写的帖子不多,但大家都认识我诶!好开心!

能够在事业与生活中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的人不多,卢璐算得上一个,因为她的事业本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的土壤中,开出一朵俗世繁花。所谓“物质生活”,只有生活没有物质是行不通的,但是反过来说,没有精神的生活也是痛苦的!

顺理成章,2015年3月卢璐开了个人公众号。如今她生活的常态是:早上6点起床,边等女儿们吃早餐,边想当日选题,还要见招拆招化解孩子们的争执,飞速带着她们奔向校车站,然后回家开始伏案工作。

“我其实没有时间表,很多事情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卢璐无奈地笑笑抚了抚额头,“但是这也是我的一种工作方式,很多选题来自生活,两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对于卢璐而言,曾经的“全职妈妈”这个工作,让她从“打杂小工”到“总经理”每个岗位都轮过了一遍,何为责任,何为管理,何为同理心,何为中年危机,她比谁都清楚,也比谁都能戳到大家的痛点。

正如她自己所言,人到中年,两个孩子的妈,鸡毛蒜皮的事,正是因为人生有了这段无可复制的经历,才能让她“有话可说”。

做个穷养孩子的败家妈

可以给你我们有的,不能给你你想要的

卢璐写的亲子文章很多,其中不少还成了爆款,网友都好奇于一个拥有“双语境”的妈妈,如何看待和处理亲子的日常问题。

“写了这么多文章,有没有哪篇饱受争议的?”

卢璐思索了一下,说:“‘我就是那个穷养孩子的败家妈’算是一篇吧。”

这是卢璐自己的经历:她带着小女儿,陪刚刚搬来上海的朋友去超市大采购。女儿很想买一个有漂亮图案但其实很劣质的水杯,问题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水杯了,卢璐拒绝了这一要求。女儿报怨:她们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为什么就不能买一个?

卢璐当时的做法是:让孩子放弃买那个20几块钱的水杯,再用58元买了一支冰激凌,作为奖励。

20几块和58块,卢璐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然后开始讨论“穷养”和“富养”的问题。

中国人经常说女儿要“富养”,“我个人坚决不同意!”卢璐说得很干脆,“就拿这件事而言,我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觉得她要什么就一定得有什么,她想要这个水杯并不是因为她需要,只不过是为了炫耀我也可以买东西而已!”

不得不说,卢璐是个直白的作者,很多时候她的无需修饰让人招架不住,却又往往一语中的。

越是自认不足的家庭,就越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生活优越的假象,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有害的,突然有一天,当孩子哭着说‘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公主,现在我才知道我不是’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呢?

不容忽视的是,从小时候的“富养”到长大后要求的“出人头地”,很多中国父母对于孩子除了自我牺牲,还有潜在的“控制欲”。

卢璐夫妇有一对法国朋友,夫妻二人都是从名校毕业、任职企业高管,十足的社会精英,而他们的儿子却选择了念职业学校,毕业后做牙齿模型。

这事要是搁在30年前的法国,可能也是行不通的。但是现在我们身边法国朋友的孩子,有大概40%还是沿袭了名校、大企业的路线,剩下的那大半部分,父母都任由他们发挥了。在当下的中国,家长们估计不会允许孩子这么干。学习不好?先去补习班泡着吧。

为什么“我就是那个穷养孩子的败家妈”能惹出争议?或许大家都是“富养孩子的苦命妈”罢了。

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丧偶式”

哪来天作之合,都不过是慢慢磨合

卢璐的公众号读者大多都是妈妈,除了亲子教育,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婚姻关系。

我见过一个公众号主,她涨粉的秘诀就是使劲骂男人,完全就是一种怨妇态度,天呐!虽然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心里郁闷要发泄,但如果你在和大批量的读者沟通的话,你会发现婚姻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幸或不幸的问题。

中法跨国婚姻的卢璐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中西方文化间的磨合,他们也是生活在“油盐酱醋”中的普通夫妻,会因为丈夫不回来吃饭可以偷懒而窃喜,也会因为毛巾是否应该叠好放篮子里而黑脸……对对对!难道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样子吗?

但卢璐说最有趣便是,大家都想在其中找相同又不同的地方。原来法国男人也这样,喏!天下乌鸦一般黑,有时候又觉得原来法国男人和中国男人还是有些不同的,哈哈一笑倒也落得个心安理得。

卢先生的不通中文,倒成了卢璐放开手脚书写的天然“屏障”,“要不然他肯定不同意啊!”所以到后来,卢先生每每都很诧异:怎么周围人对他们家的事比他自己都还清楚?

卢璐经常写一些和先生生活中的琐事,事情不大篇幅不长,却总能令人感概一番 C'est la vie!

从前的传统中国女性一直被教导说要奉献要牺牲,而事实上所有人在奉献的时候都会感到委屈,毕竟婚姻的幸福不是靠牺牲自我,也不是靠委曲求全换来的。卢璐抿了口咖啡,微微仰着头说道出了她对婚姻的理解:那就好比两个人去参加一场战役,背靠着背,消灭各自眼前的敌人。一旦有一个人没有抵住眼前的危机,那这个婚姻就很可能两败俱伤。

所以,女人可以不强大,但绝对不能依附于男人。现在回过头咀嚼卢先生求婚时那段让卢璐哭笑不得的话“我娶你,就是因为我相信你不用靠着我活下去”,没有浓情蜜意的甜腻,也没有相濡以沫的深情。

结婚十年,让他们在同一段婚姻里分享着各自的人生,让当时的满脸黑线变作了现在的满脸红晕。

所谓“永远在后悔,绝对不放弃,斗争到底,纠缠不息,最最重要的那个根本是,你永远在这里。”不就是在磕磕碰碰中岁月恒长吗?

至于其他,慢慢磨不就好了。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