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A股公司更名忙

每年岁末年初,是上市公司带帽摘帽更名高峰。去年两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更名加强监管后,A股随意更名现象降温。但随着资产重组和混改的不断进行,近期上市公司更名又多起来。10月8日起,“川化股份”变更为“川能动力”;10月9日起,帝龙文化启用新的证券简称“聚力文化”。10月8日晚间,雷鸣科化和睿康股份也公告拟更名。有投资者称,一不小心,一些公司就换了马甲,不但价格看不懂,连名字也改了。

大股东或主营变化带来更名多

顺利办、芒果超媒、五洋停车、中国应急……这都是今年A股公司新名称。就在9月27日,因127亿元重组收官,东方市场更名“东方盛虹”,公司由国资控股变成国资参股,盛虹科技持有东方市场68.71%的股份,并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这也是今年上市公司更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大股东或主营变更。雷鸣科化就称,鉴于公司变更后的名称为“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使证券简称与公司名称保持一致,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淮北矿业”,证券代码保持不变,由一家民爆公司转型为优质的焦煤公司。睿康股份也披露,鉴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名称变更,为了使公司全称及证券简称与公司主营业务更加匹配,故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远程股份”。

此前,贵糖股份改为“粤桂股份”也是因业务变更。贵糖股份表示,在向云硫集团、广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云硫矿业100%股权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从“糖纸”业务发展为“糖纸”与“采矿”业务,更名是为突出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综合管理职能、体现企业双主业协同发展和粤桂合作愿景。

远离频繁改名公司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75家A股公司对股票简称进行了变更,其中近半数即90家属于ST股摘帽或戴帽等被动改名,其他改名原因包括业务变更、注册地变更、借壳等。

尤其是年报披露季,摘帽戴帽公司更是在业绩公布后集中进行更名,今年以来就有京城股份、大东海A、华菱钢铁因2017年扭亏为盈,在年报公布当日发布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ST东电、ST油服因2016年、2017年度净利润均为负值,且2017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升达林业等是例外,这家公司因被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和提供借款担保,10月9日起被控股股东“坑”成ST了。

而2016年和2017年全年,分别出现242起和214起更名行为,今年更名有所降温。一般来说,大型公司频繁更名的较少,多次更名的主要是中小市值公司,他们容易被重组或主营变更然后改名。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简称与时俱进本身不是过错,但若希望借更名而提升市场关注度且更名频繁,投资者不妨远离,毕竟仅靠更名没有实质性变化难以带来长远收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