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乡村旅游大会 | 学界业界探讨,构思以崇明为案例的乡村旅游3.0蓝图

11月18日,是2018中国乡村旅游大会暨第二届上海民宿大会的第二日,继第一天业界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验之后,大会昨天则主要从学界、业界角度,来探讨乡村旅游如何适合当下的形势和经济的发展。来自学术界的专家、相关业界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智慧和观点。

顾晓鸣:生态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以崇明为案例的乡村旅游3.0是什么样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昨天上午发表了学术演讲。他说,什么叫生态?生态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生态如果圈起来,就没有精神价值和没有经济价值。上海现在把黄浦江岸线全部开通,这意味着亲民,这就是真的生态。所有的生态一定是亲人的,对人是有利的。我们要把生态对于人有帮助的地方不断地放大。

顾晓鸣说,乡村旅游3.0的规划怎么做?1.0就是简单的农家乐,2.0是正在做的田园综合体,3.0应该是按照动态的设计,让它自己生长出来。比如开会,在这个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派生出来新的思想火花,大家一起交流,具有生产性。

孙九霞:环境治理,是综合治理的显现

中山大学教授孙九霞在会议上则分享了她对洱海治理事件的一些看法。“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在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下,人和地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旅游更是如此,所以大家研究的很多重点都是集中在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上面。”

孙九霞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治理事件,其实是目的地的一种综合治理的显现,它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所以,就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来出发。它不仅仅是环境治理,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主题,所以要考虑它的主题博弈去做这样一个分析。

梁春香:崇明可以考虑搞一个广域的、免费的交通工具

从国际旅游社区视角出发,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梁春香分享了她对日本乡村旅游与民宿研究。她说,从日本的经验看,地方政府和组织同时开展广域旅游,制定广域旅游的周游路线,几个村联合起来开发旅游,搞一个周游的路线,有一个免费的小巴把游客带到各个景区,这个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崇明岛也可以考虑搞一个广域的、免费的交通工具。日本最大的铁路给旅游者提供非常经济实惠、专用的铁路通票,在去之前可以在本地买,也可以在日本买,拿着这个通票可以坐日本的新干线、地方的交通都可以。

此外,日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值得借鉴,叫“路之驿站”,梁春香认为它是连接城乡的一个桥梁,也是乡村旅游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路之驿站”集地域性、公共性、公益性为一体,对乡村旅游非常有借鉴意义。

业界高峰对话,让梦想照进现实

崇明岛对于上海、对于未来年轻人,可以用一句浪漫主义色彩的话来形容:“离城市不远,离梦想很近。”这里,吸引了很多的目光,也承载着太多梦想。昨天的大会现场,还呈现了一场来自民宿业、农场业界的一线从业人员的高峰对话和思想碰撞。

钱璐:欢迎崇明的民宿来我们这里众筹

如果崇明的民宿要众筹,会不会受欢迎?对此,开始吧高级品牌公关市场总监钱璐说:“我们非常欢迎崇明的民宿来我们这里众筹。民宿众筹最重要的一点是,向整个市场告知我的诞生以及我是谁,以及我来到这个市场上能够为你们提供什么。”

钱璐说,众筹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因为众筹者与项目有资金上、情感上的深度连接,这在利益上会有一个深度的捆绑。那么多民宿当中,为什么投资者会投资某家民宿,那一定是对这个项目本身产生了共鸣。

莫慧琴:在这个空间里找到意义

作为乡伴文旅联合创始人之一的莫慧琴,把崇明比作上海的“理想村”。在她看来,崇明要走的一定是一条崭新的路,“以前只要建一个美美的民宿,就会有人来,现在人们不会只是想去住一个漂亮的民宿,他们有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说得再简单一点,不仅仅是住一个晚上,还要在这个空间里找到意义”。

刘庆:纯正的初心才能换来良性的结果

崇明民宿协会会长、知谷1984民宿创始人刘庆说:“很多人做民宿都是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处在一个大开放的世界,如果自己的兴趣能够变成一个大家都愿意去体验的东西,那么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所以,我们的初心一定要纯正,不一定就奔着生意去的,一个非常纯正的初心能换来非常良性的结果。”

吉晓祥:人才是乡村的灵魂

中国著名民宿品牌大乐之野创始人吉晓祥说:“乡村民宿发展的核心是乡村体验,回归到本质,内容才是吸引客户最重要的点。所以我们做自己的民宿产品的同时,也会做一些乡村体验的配套,我们有自己的咖啡品牌、餐饮品牌,有乡村体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也会把城市里一些比较契合我们客户的体验活动带到乡村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吉晓祥觉得,民宿也好,乡村也好,人才是这个乡村的灵魂。有了热爱乡村的人,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杜军旗:民宿和开心农场产业基础不同

崇明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杜军旗,也在现场分享了开心农场的经营状况。杜军旗说,民宿和开心农场的产业基础是不同的,民宿主要是以住宿休闲为主,然后配合一些生活、生产来做补充;而开心农场,是以农业生产为产业基础,比如東禾九谷的生产基础就是自产的大米,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推动更多的其他产业,包括民宿。

尹凌煜:交通问题是很大的痛点

原初怀心农场的创始人尹凌煜认为,旅游产品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拷贝,它需要自己的想法。“当我们在做一个创意产品的时候,产品要有参与性,让客人进来的时候有拍照、发朋友圈传播的欲望。产品内容一定要丰富,体验度要高。这个产品还要有持续发展性,需要多一些耐心,这样创意才会慢慢打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或者跨界的人进来,这样它的内容跟我们想象会不一样。”

尹凌煜提到,交通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原初怀心农场位于横沙岛,到现在桥没通、路也没通,很多人都不知道横沙岛在哪里。他们非常希望有一些协调的机制来解决当前交通问题,比如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可以提早或延长轮渡时间等等。

记者手记

李佩嘉

崇明,与晨报颇有渊源。

十年前,也是11月,晨报发起了以环保和生态为主题的“东滩论坛”,首届峰会,就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内一间会议室举行。崇明的深秋比上海市区要低好几度,加之会场位于四面临风的湿地中央,当时大部分与会人员冻得瑟瑟发抖,即便穿上自己最厚的衣服依然不得不时时站起来活动一下以抵御寒气。

当然,东滩是非常美的:在一大片芦苇、绿草丛中群鸟飞舞,远眺长江入海口,海天一色、碧波荡漾,空气也别样新鲜。

彼时,长江隧桥尚未通车,崇明与上海市区之间只能通过轮渡往来。去时,清晨的迷雾让轮渡停航;回时,轮渡再度因风雨暂停。当天很多人到家已经半夜了。

没想到时隔十年再来,记忆中美丽却多少有些偏远不便的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里依然很美:蓝天、白云,金黄的稻田和一条条风情各异的林荫道;可是,却又多了很多新东西:宽敞的柏油马路和现代化的建筑,各有特色的开心农场与生态民宿,还有那雄伟壮观、便捷通畅的长江隧桥——这让崇明不再是一个孤悬在上海之外的岛屿,而成为了链接上海与江苏、上海与长江的枢纽。

日益便利的交通与保护良好的生态,让不少外来投资者留了下来:台商赖岳军在这里打造了一个欧风开心农场;浙商杜军旗则包下了千亩良田想要生产出与日本大米媲美的崇明大米;新上海人庄臻则致力于将百年老宅打造成为新型田园综合体。

当今的崇明,也让过去一心向往市区的崇明农二代、农三代,纷纷返乡创业。刘庆,典型的农二代,当初一无反顾地“逃离”了家乡、前往上海市区发展;如今却成为返乡创业的带头人。在他的影响下,不仅一批崇明青年回到家乡办民宿,还带来了其他向往田园生活的都市人:瑜伽教练、红酒专家、西餐达人……都市的摩登与乡村的生态无缝对接,现代的田园生活就此展开。

如果说,十年前的崇明,美则美矣,却多少缺乏现代和大气,那么如今的崇明,已集传统与现代、生态与发展于一体,初具“坐在稻田里喝咖啡”所描绘的那种海派生态岛的雏形了。相信有了如此好的“硬件”,加上如此多愿意为崇明建设出力的人,崇明将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和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谷微 张益 张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