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派滑稽的一代宗师——今年姚慕双先生诞辰100周年,人们用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他

姚慕双先生,作为滑稽界泰斗级的人物,他的出现让上海滑稽有了全新的面貌。他所成立的蜜蜂滑稽剧团,引领着海派滑稽艺术的繁荣发展。他的作品和学生,成为上海滑稽的宝贵财富。

今年恰逢姚慕双诞辰100周年之际,今天下午,沪上举办了“纪念姚慕双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一代宗师,滑稽界具有时代意义的标杆人物

姚慕双(1918——2004年),原名姚锡祺,年幼时父亲曾经是宁波泰亨元银楼的襄里,家庭条件优越。但是之后随着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

尚在育才公学读初中的17岁的姚锡祺,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他先到美国人开设的“沙利文面包店”做服务生,到这家店里消费的多为外国人,在那里他一边打工一边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流利的英语口语。姚锡祺从小就喜欢读书,19岁时他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大陆商场“量才补习学校”专补中文和英文。家庭的教养,加上自己的好学,使姚锡祺身上渐渐有了一种“书卷气”。

1939年夏,姚锡祺拜在何双呆门下学滑稽,因仰慕先生的艺术成就,便从此改名姚慕双。从那以后,他便和滑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滑稽艺术的道路上走过了整整66个年头。

独脚戏,是姚慕双先生开启滑稽艺术之门的钥匙。1939年至1949年期间,姚慕双和胞弟周柏春搭档在电台播演独脚戏。当时的电台滑稽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姚周独树一帜,他们的节目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其中有宣传忠孝节义的《新二十四孝》、有开导年轻父母的《儿童教育》,有倡导健身的《功夫戒烟》等等,这些寓教于乐的唱段,显得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清新幽默。1946年10月,笑嘻嘻与姚周合作,称“姚周笑”三个档。有了笑嘻嘻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很快成为上海滑稽界搭档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社会上享有盛誉的“滑稽响档”。他们播唱的段子《宁波音乐家》、《黄鱼调带鱼》、《骗银楼》、《英文翻译》等更是风靡一时,通俗易懂,中西合璧,以海派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赢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滑稽戏,是姚慕双先生奋斗终身的阵地。1950年9月,姚周自立门户组建蜜蜂滑稽剧团。1950年至1960年,姚慕双在上海蜜蜂滑稽剧团任主要演员;1960年至1978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任主要演员;1978年至1991年在上海滑稽剧团任主要演员和艺术顾问;1991年底退休。在此期间,姚慕双先后在几十部大戏,如《西望长安》、《红色风暴》、《笑着向昨天告别》、《梁上君子》、《阿大阿二》、《小山东到上海》、㈠54昏之前》、《红姑娘》、《老帐房》、《王老虎抢亲》、《满园春色》、《出色的答案》、《海外奇谈》、《路灯下的宝贝》等剧目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姚慕双的表演老到稳健,细腻传神,风格独特,与周柏春互为上下手,配合默契,相辅相成;他俩博采众长,技术全面,形成一种优雅大度的逗笑风格;他俩在滑稽中注入“书卷气”,提高了上海滑稽的美学层次,不仅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而且为上海滑稽走进百姓、提高层次、走进健康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姚慕双还致力将滑稽艺术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965年赴北京演出《满园春色》时,姚慕双成功塑造了4号服务员的形象,受到了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1985年,姚周一行赴香港演出,这是“文革”结束以后上海滑稽界第一次赴港,大获成功,被当地报纸誉为“大陆超级滑稽双档”。2000年,姚周赴美国洛杉矶演出。洛杉矶华侨联谊会送上“海派滑稽,一代宗师”匾额。蒙特利尔市市长向姚周颁发荣誉市民证书。上海滑稽在他们的引领下,每到一处,盛况空前,受到听众、观众的热烈欢迎。

桃李满园,对上海滑稽剧团的影响意义深远

上海滑稽剧团前身为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于1950年创建的上海蜜蜂滑稽剧团。1960年划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建制,定名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1978年初恢复。因此上海滑稽剧团,无论从演员到作品,姚慕双先生都有着举足轻重、意义深远的影响。

姚慕双先生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他殷切地告诫青年演员,演戏主要是“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演好戏。他培育出来的学生群体——双字辈,个个出类拔萃,他们除了继承姚周的表演艺术外,还多方面吸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便成为滑稽界的中坚,如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翁双杰、李青、王双柏等。如今他们是受人敬仰的滑稽前辈,是百姓爱戴的滑稽名家。近日,他的学生童双春在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在舞台上他几度哽咽,更不忘感谢恩师姚慕双先生的悉心栽培与引领。

如今,姚慕双先生的第三代、第四代学生也己挑起了滑稽界的大梁,他们中的不少人现已成为海派喜剧的领军者,如钱程、秦雷、胡晴云、顾竹君、小翁双杰等。国家一级演员钱程更是在今年凭借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中塑造的父亲一角荣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姚慕双先生追求作品内容的“真善美”,始终恪守心中的底线。他的自述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滑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很多从业人员素养的先天不足,历来有些像“臭豆腐干”——吃吃味道不错,闻闻气味不佳。当时很多人看不起“唱滑稽的”,特别是文化层次略高的,都有些把滑稽当成“下三流”。对于那种状况,我是很不服气很不买账的。我认为滑稽带给人笑,应该是高尚的艺术,我有信心让“有文化”的人也愿意欣赏滑稽!他对于艺术审美上的追求也始终影响着上海滑稽剧团的作品走向。

近年来,上海滑稽剧团始终不忘弘扬健康的笑,摒除低俗的“噱头”,为上海观众倾力打造具有时代精神、贴近百姓生活、反映民生现状的“海派滑稽”。如穿梭百年时空,重现上海里弄意境的滑稽戏《乌鸦与麻雀》;保护非遗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古装滑稽戏《行善·缺德》;奏响青春组歌,表达都市青年生活态度的时尚滑稽戏《爱情样板房》、《好“孕”三十六计》;直面婚恋危机,化解青年人与父母矛盾冲突的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聚焦养老问题,反映当下老龄社会独居老人现状的滑稽戏《哎哟爸爸》等。这些作品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业界人士的一致褒奖和观众们由衷的喜爱。

滑稽人牢记责任,扛起“上海滑稽”这面大旗

滑稽戏,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戏剧艺术,也只有上海这样五方杂处的都市才能孕育出如此海纳百川而又十分具有喜剧个性的戏剧样式。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孕育了滑稽这门充满灵性的艺术样式。因此,滑稽戏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滑稽戏里蕴含着丰富的上海文化。

重温姚慕双先生的滑稽艺术轨迹,他注重钻研人物的塑造,擅于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博采众长,好学不倦,他对艺术始终如一的态度,对上海滑稽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他艰辛的创业过程和辉煌的巅峰时期,都始终激励着滑稽后辈们去学习与思考。上海滑稽,在海派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艺术感染力和独特性无可比拟,作为滑稽人,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将这一文化传承与保护。

2017年11月,由上海滑稽剧团举办的中国滑稽戏诞生110周年展演在上海共舞台·ET聚场盛大开幕。历时24天,汇集全国七家最具影响力的滑稽剧团,分别带来各自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原创作品,共计14场精彩演出轮番献演;近10余场的滑稽专题讲座、大师课堂、电影分享会;连续3天的首届中国滑稽戏中青年演艺骨干培训班;以及1场专业性强、规模性大的滑稽戏主题论坛。自开幕以来,参与的申城市民数万人,辐射之广,影响之大,激起了申城一阵又一阵的“滑稽”思潮。

今年,恰逢姚慕双先生诞辰100周年,上海滑稽剧团将再度与业内外专家、滑稽同僚、各界媒体、市民朋友共同缅怀滑稽大师姚慕双的从艺一生。通过举办纪念姚慕双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整理、编写并出版海派滑稽系列丛书;联合艺术人文频道,共同推出“纪念姚慕双诞辰110周年——文化主题之夜”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滑稽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滑稽大师的艰辛和努力,体味到传世佳作的经典与不朽,欣赏到原创精品的传承与突破。

振兴滑稽艺术,是每位滑稽人的职责所在,姚慕双先生的光辉一生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相信滑稽人定能牢记责任,凝聚在一起,出人出戏出精品,让中国滑稽戏长远而稳定地发展与传承下去。

座谈会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联合主办,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滑稽剧团承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