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可可西里 | 夏云鹏:在雪域高原,人很渺小,也很伟大

回到上海之后,我时常感觉好像还在梦里,还在遥远的可可西里。周遭习以为常的一切反而变得恍惚起来。在可可西里的那些日子,我市场被高原反应折磨得苦不堪言,而现在却万分怀念那样的感觉。

风从未那样大,心从未这样暖

12月的上海,已经入冬,每每出门我都裹上厚厚的大衣,戴上那顶暖到我心里、装满回忆的帽子。

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队友张品的这顶帽子,我的头说不定在可可西里就被“冻裂”了。

那天进入盐湖湿地时,严重的高原反应使我双唇泛紫,不住颤抖,就在我意识模糊之际,队友张品不动声色地拿下自己头上厚厚的帽子,戴到了我的头上。“给你”他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套上了仅有一层薄料的连衣帽,缩紧脖子走开了。

要知道,那可是在4200米海拔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区!傍晚时分的盐湖荒漠上狂风怒号,张品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不断地搓着双手。

而高彩兰和巴建明两位医生以及负责安全保障的副队长孙金伟和大管家徐根玲,在同样经受着寒冷、缺氧、疲倦、厌食甚至腹泻的情况下,依然尽心尽力地帮助我“脱困”……

风从未那样大过,周遭却从未这样温暖过。

你可懂得生命的意义?

几辆越野车正穿越在浩瀚的雅丹旷野上,从空中看,越野车有如甲壳虫一般小,此刻倘若大自然发发“脾气”使使“性子”,就能轻易摁死“甲壳虫”。

■张品作品《眺望远方的来客》

这幅名为《眺望远方的来客》的摄影作品就出自张品之手。地点,就在我们去年曾一同走过的“死亡之海罗布泊”。顺着这个陌生的角度再度回到那条大家都无比熟悉的道路,从死亡之海罗布泊到高原无人区可可西里,我不由得开始重新思考:何为“死亡”?何为“生命”?

有时候在大自然面前,人可以很渺小,当然,也可以很伟大。

无忧藏羚羊与柔情英雄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在高寒的环境下生存,却在疯狂盗猎者的枪口前流泪跪拜。起初,我很难想象要经历怎样黑暗的生活才能让这群无忧的高原精灵无助至此。

直到我“遇见”了索南达杰与老人才尕。

藏民索南达杰是第一个为藏羚羊挡子弹的勇士,他虽然倒在了血泊中,但20多年来,更多的“索南达杰”们为藏羚羊争得一片可以自由奔跑的广袤天地。

才尕,又是一位坚韧的藏羚羊守护人。采访中,这位精神矍铄的长者在谈及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惨死在盗猎分子冰冷的枪口下、美丽的可可西里一时充斥着杀戮时,年近七十岁的他眼中噙满泪花,一度哽咽。

他愤愤地说:“我不仅流泪,我的心甚至流血啊!”在政府成立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时,才尕是首任局长。

“我要以人性换物性”我永远记得他说这句话的神情,微微眯起的眼中透着一股历经沧桑后的坚韧。

得知此次上海新闻晨报·周到再度召集志愿者,为守护、宣传藏羚羊千里迢迢来到这片土地时,才尕显得特别激动。他兴奋告诉我们,进行大保护之后,如今藏羚羊的数量已有很大回升。

动物是有灵性的,由于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经年未受外界攻击,每当汽车、火车经过它们身边时,可爱的精灵们依然一派气定神闲,甚至调皮地望向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青藏铁路Z166的列车长吉女士告诉我:所有途经的火车都会自觉地遵守一个原则——减速、不鸣笛。而沿途,我们的车队也在守护途中为羊群让出了一条条生命通道。

这,大约就是最触手可及的和谐共存。

■藏民同胞新一代

早年那个神秘、遥不可及的可可西里成了我从初秋到隆冬的“风景”。听闻一位周到的读者说:新闻晨报的这次行动意义非凡!

是啊,守护、守望,是我们永远的梦想与信念;而跨越唐古拉山后,等候我们的是一条更远、更崎岖的道路。

▍敬请读者关注:

此番“2018可可西里守护”特别公益行动由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晨报·周到发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和上海大船酒店协办,上海广旭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新闻晨报及官方客户端周到APP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夏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