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亏本也卖房

陈 严(上海新联康副总经理)

今年上海上半年除4月份有一次集中供应外,月供应量均在50万方以下,6月份甚至出现了整月只有166套新房入市的局面。

进入下半年,政府松开预售证严控,大量楼盘集中入市,其中8月更是上市了10868套,供应与成交量齐升,但出现了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项目认筹比普遍大幅下跌。

从全市层面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年末高价房供应增加,新房成交均价却由年初的约4.3万元每平米,逐渐上涨至最高10月的约6.3万元每平米。

2018年会出现以上的这些现象,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政策进一步收紧。7月初上海收紧企业购房资格,要求企业需设立满5年并累计纳税100万元方有资格购房,旨在打击借公司名义进行炒房的行为;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传导出最高层对待房地产市场的明确信号;8月上海市进一步严格细化认筹新规,提高购买门槛;9月上海发布专项通知,联合九部门整治房地产违法违规行为。总体而言政策持续收紧,尤其是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中央最高层由早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到“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措辞的变化,对上海市场心理预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短期看平甚至看跌成为普遍观点。

二手市场低迷,置换买房困难。由于限购政策的持续,目前市场主流购房需求已转为改善型,首置客占比减少,置换客增多,二手市场低迷致使客户购房周期变长,加剧了一手市场供大于销的情况,一手房可选择房源的增多,反过来使得潜在客群的偏好更加远离二手房,这就造成了一、二手市场间的恶性循环。

短期内市场供应增加。从2017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严控了大半年预售证的堰塞湖集中放水,导致短期内市场失衡,其中外环内供应大幅上升,如2018年第四季度外环内项目供应比例较前三季度上涨了近20%,这就导致成交价格结构性上涨,形成了认筹比普遍下降、成交价反而一路上涨的“假象”。

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加剧观望情绪。由于同期竞争加剧、客户心理出现变化,老盘加推与往期相比,基本为平开甚至低开,减标加推、让利促销现象增多,部分楼盘折价达5%,但“买涨不买跌”的共性,加剧了潜在客户群体的观望态度。 (待续)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