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里谈了三个男朋友”!《人间世·笼中鸟》带你重新认识精神病患者

一位杂技演员因为患精神疾病从24岁住院至今30年,他依旧爱唱爱跳有梦想;患者周智玲用整个青春陪伴了医院34年,比很多医护人员对医院还要了解;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患病但还是积极康复重回学校,渴望学校和社会的接纳……

大型深度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已经播出第六集《笼中鸟》,不少观众观看后惊呼:这简直颠覆了我对精神病人的认识。

2月14日下午,《人间世·笼中鸟》线下活动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举行,医护人员和《人间世》摄制组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心声。

“我在精神病院里谈了三个男朋友”

《笼中鸟》这一集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病房内,记录着患者在面对精神疾病的困扰,面对社会偏见的巨大压力时,如何与自己、与疾病、与外界相处和解的故事。

“从前我在外面没有谈过恋爱,但是在精神病院里,我却谈了三个男朋友……”在《笼中鸟》这一集中,待人友善的周智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智玲18岁第一次住院,今年62岁,最后一次住院至今已有34年。

“我们很相爱,但‘我爱你’三个字,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正巧我在一本爱情小说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要是爱,就大胆地去爱’。我于是买了一块男式手帕,用红线绣了‘友谊’两字,还写了一张纸条,就算是写给王斯兴的第一份情书。” 她在日记里写道。

精神病院里的恋爱没有浪漫的动作,能坐在一起手握着手已是感动,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精神病患者在回归社会的途中,病耻感和消除歧视是最需要跨越的一道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表示:“印象比较深的,里面讲到很多患者回不去。我相信通过纪录片的播出,一定会唤起大家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相关方面的权益保障也会越来越完善。”

本集导演沈茵介绍说,经过两百多天的拍摄,她了解到原来精神卫生中心和其他医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患者们却像“笼中鸟”,向往蓝天,却无法展翅飞翔。

她希望通过纪录片让公众正视疾病,消除歧视,使精神障碍患者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让大量实际上能够回归社会的患者,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请接纳康复的患者回归社会!

“这简直颠覆了我对精神病人的认识”、“他还会拉小提琴,太聪明了”……

在《笼中鸟》中,周锡申面对镜头摆了摆头,“不拉了,大概五年没有动过了”。当家人带来了他许久未动的小提琴,他依然拒绝拉琴。

但之后,却一个人坐在休息室里调试起了小提琴。有网友说,这是他见过最让人动容的“真香警告”。

《笼中鸟》讲述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感动,也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精神病患者。

“他每天活着,我就开心。”在活动现场,剧中患者的家属分享了作为家人是如何陪伴患者一起对抗精神疾病以及在遭受到外界偏见时的感受,同时也向外界说出了他们心里的话:他们需要关爱,请接纳康复的患者回归社会。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失衡、情感障碍、神经衰弱等各种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介绍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而我们通过努力,不断创新、尝试新技术,改变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我们既希望把一些疑难的、复杂的精神疾病患者治好,也想做好普通大众心理健康的守护人。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患者诗朗诵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郑瞻培教授表示,精神障碍患者正在一步步以最真实的形象走到公众面前,从收容防治到人性化的关爱,大家都在一起努力把精神障碍的患者还原成社会人,给患者力量和信心,这是消除大众对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歧视的里程碑。

在片中,患者肖云生长期住院,家属很少探望,家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地方;可爱的女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面会出众生相;精神科王文哲医生一直在鼓励年轻的患者继续完成学业,呼吁学校及普通公众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人间世》正在用最真实的视角烘托精神卫生的人文理念。

正因为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大众也变得更加宽容,今时今日,精神疾病患者愿意走到镜头前诉说自己的故事,而我们也会慢慢淘汰陈旧的观念,为他们鼓励呐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 乔颖 贺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