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于4月8日-28日举行-六十年后,再听《梁祝》

晨报记者 殷 茵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一头短发的俞丽拿穿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裙站在台前,首度奏响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弓起弓落,全场一片安静。

这个年仅19岁的上海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与她的两位同学,《梁祝》作曲者何占豪、陈钢一道,心跳到了嗓子口,到底成不成?

几秒之后,台下爆发出震耳的掌声。

成了!

自此,这只琴弦上的“蝴蝶”飞入大街小巷,成为中国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这三位上海音乐学院初出茅庐的学子,也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家喻户晓。

首演的成功,也触发了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筹办“上海之春”的想法;1960年5月,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上海之春”正式启动。从此,一部部新作搬上舞台,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经典;一代代青年艺术家登场,在时间的磨砺中担纲传承。

今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于4月8日-28日举行,而60岁的《梁祝》将亮相闭幕音乐会,届时由俞丽拿的弟子陈家怡担任独奏,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共同呈现。

包括闭幕音乐会在内,作为“上海之春”主要承办方之一的上海音乐学院,将推出10台12场精彩演出,其中,新作27部、新人37位,传承经典的同时,也给予更多新人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机会。

新作新人,展春之活力

作为“上海之春”主要承办方之一,上海音乐学院今年的系列演出将围绕“春之众乐”“春之羽翼”“春之印记”“春之韶华”四大板块展开。

其中,“春之众乐”板块集结了上音学生乐团、歌唱团、打击乐团等年轻音乐力量,展现青春音乐团体的活力。“聆听春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专场音乐会”将以中外不同创作手法和形态的作品,呈现春天来临时自然万物的变化。

“春之羽翼”板块则集中推出上海音乐学院优秀的新人新作。在“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专场音乐会: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三)暨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音乐会”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甘当绿叶,带领获奖者,一展艺术歌曲的魅力。

“春之韶华”板块,将展现上音一批风华正茂的音乐家的艺术成果。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以音乐为核心,结合多媒体视觉、装置艺术的创作思路,共同塑造戏剧特征的音乐剧场概念;“中西交融——维也纳二十世纪乐团音乐会”则将演绎勋伯格的《月迷彼埃尔》以及中国作曲家的新创作作品。

经典《梁祝》,秀春之魅力

新作与经典交相辉映。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演60周年,作为1959年上海之春开幕式演出的剧目,这60年来,《梁祝》已经成为国际音乐之林中经久不衰的中国符号。

“《梁祝》的诞生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骄傲。”廖昌永表示,“当时,创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何占豪26岁,陈钢24岁,首演者俞丽拿才19岁。在它诞生60周年之际再度演绎,致敬经典、致敬大师的同时,也体现上海不断力推新人,力求文化传承的特点。”

据悉,本届音乐节的闭幕演出以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为主题,将推出《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音乐会》,乐曲《梁祝》将由首演者俞丽拿的学生、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第四名获得者陈家怡担纲独奏。

另一场重头戏,无疑是4月22日举办的“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声乐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以“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为主题,上音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将同台演唱,作曲家们以音乐为画笔,描绘国家的繁荣昌盛,讴歌时代精神,展示上海的原创实力。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