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工2018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发布,涵盖化学、材料、物理、医药等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结果正式揭晓,10项研究成果入选。

这些成果中,既有涵盖化学、材料、物理、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也有面向化工、生物等产业和农业应用的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社会民生提供了支撑。

细胞代谢监测与成像技术

由药学院杨弋教授领衔,聚焦生物医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细胞内核心代谢物NADH和NADPH,发展了系列高性能的荧光蛋白探针,并建立了原位、实时、动态的高通量分析方法,为长久以来依赖细胞裂解的传统生化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革新,不仅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和代谢网络提供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也为癌症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创新药物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相关技术已被全球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科院等300多个国内外一流机构实验室跟踪应用。

生物催化剂的快速定制改造及高效合成手性化学品的关键技术

由生物工程学院许建和教授领衔,开发的酶-化学偶联法合成(R)-硫辛酸新工艺,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技术,合成步骤减少一半,产品收率成倍提高,环境负荷大幅降低,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助推相关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该项目获2018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环氧虫啶

由药学院李忠教授团队在钱旭红院士的领导下,瞄准农药突出的抗性问题和生态风险两大难题,聚焦全球最大杀虫剂类别新烟碱杀虫剂,提出并实施顺式研究策略,深耕绿色生态农药创新,创制了环氧虫啶、哌虫啶两个绿色杀虫剂品种。

环氧虫啶是迄今我国创制农药中唯一被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认可的杀虫剂;哌虫啶对蜜蜂低毒,生态安全性得到认可。2018年,环氧虫啶获得农药正式登记,哌虫啶混配剂型获得农药正式登记,已在全国开展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取得良好丰产增收效果。

典型精细化学品酯化生产过程效能提升技术

增塑剂与聚酯多元醇是两类典型的大宗精细化学品,产品牌号多,国能产能达到数百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工业化生产缺乏高效的调控手段,过程单耗能耗高、产品品质差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针对此,化工学院赵玲教授领衔开展了“典型精细化学品酯化生产过程效能提升技术”的研究,进行不同尺度下的反应与热/质传递行为研究,解决其反应与传热传质高效匹配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歇脂化过程效能提升方法和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工业应用后,近三年累计新增产能25万吨,新增产值超过50亿、利税12.2亿元,推动了中国塑料助剂、树脂等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获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常温下无磁光学非互易效应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理学院龚尚庆教授团队开展的常温下无磁光学非互易效应的实现及应用研究,第一次原创性地提出了利用原子热运动导致的多普勒效应与量子相干效应的结合实现无磁光学非互易的方案,并在实验上验证了实现光学隔离器的可行性。对研究常温可用、简单、性能优良、可用于单光子水平的非互易量子光学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