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转型作品出版!从“小资作家”转向揭露日本社会之“恶”

在你心目中,村上春树还是那个贴着“小资”标签的作家吗?

其实村上早有转型之作!

今年5月10日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学刊物《文艺春秋》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扔猫,关于父亲我想说的话》的长文,首度提到了他的父亲在二战期间作为日军士兵在中国的经历。

实际上,这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对外透露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而且,这也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呼吁日本要正视历史了。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村上春树写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两部纪实作品《地下》《地下2》,村上“直面历史和暴力”,正是从采写《地下》《地下2》起发端的。

从“小资作家”转向关注现实

《地下》及其续篇《地下2》不仅是村上春树的为数不多见的纪实作品,也是村上春树从“小资作家”转向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日本社会之“恶”的转型之作,并且村上春树的代表作《1Q84》的故事原型即脱胎于此。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村上现象”。

一直以来他凭借着小资产情调所描写的青春情怀,吸引了无数粉丝。他的手法清新自然,笔力轻盈浪漫,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作为颇有后现代倾向和大体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个人主义”的村上春树何以一反常态,全力以赴采写这样两部部纪实文学作品呢?

原来,1995年旅居美国的村上春树回到日本,得知了同年发生在东京地铁的沙林事件,深受震动,并在6月决定回国定居,12月开始着手采写沙林事件的相关受害者。

他自述“写《地下》的最初动机,首先是想作为事实详细了解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下发生了什么。我想以我的方式彻底把握和追究其中的事实真相。不妨说,这项作业始自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纯粹的疑问。我想真正知道了解的事谁也不肯告诉,往下只好由我自己迈开双腿四处调查。并且隐约期待从这一视角看清日本这一社会的形态。此外也怀有这样一种预感:很多事情说不定因此连在一起。但为此反正要先拔腿行动才行。躲在书房不动,有的东西是很难看清的。而这样的作业对于我无疑是面向新领域的一次挑战。”

关注历史事件中个体的命运

自这两部纪实作品之后,村上春树将创作的关注点更多投向了在“高墙”下的每一个“鸡蛋”,他更关注在大的历史事件中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和创伤,之后他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对抗战争与暴力成为了村上春树作品的重要主题”(《超日新闻》)。

《1Q84》三部曲就是以东京地下铁沙林事件为蓝本写作而成,在近年写作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更是直面了侵华战争的历史,让小说中的人物揭露了日本军队曾在南京实施的大屠杀的罪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