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晨艺录 | 高派艺术、东北特色,京剧《杨靖宇》用国粹演绎国魂!

5月22、23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作的京剧《杨靖宇》将作为此次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在宝山区委党校(2号楼)会议中心与上海观众见面。

该剧是吉林省京剧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10周年而排演的一部作品。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带领抗联战士们在重兵包围、伤病严重等极端恶劣困苦的环境中,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顽强抗争,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表现了杨靖宇等人的坚强战斗意志以及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

同时,也通过“石奶奶以身护粮,临终托孤”“棒槌老人舍命送粮,饿死山中”等真实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杨靖宇的深厚情感。

全剧以浓墨重彩的壮烈基调,讴歌了杨靖宇“十年铁血百战身,精忠报国铸英魂”的高尚精神。

今天下午,全体主创在上海与媒体见面。

立足当下,讴歌英雄

作为吉林省现存唯一一家京剧院团,立足脚下这片黑土地的历史文化,将创作的目光落在历史上的东北抗联及其代表人物,战斗在吉林、牺牲在吉林的抗日英雄杨靖字。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杨靖宇》于2014年6月24日正式建组,是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扶持的文艺作品。

该剧由我国著名戏曲导演徐培成任编剧、导演,著名剧作家孟繁琳任编剧(执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梅花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榜首获得者倪茂才领衔主演。

《杨靖宇》作为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通过描写杨靖宇将军这位民族英雄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为背景,运用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重新诠释和剖析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历史人物,宣扬了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杨靖宇将军所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精忠报国、坚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派艺术,东北特色

剧中杨靖宇将军的英雄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影视、话剧等艺术门类均有先例。要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好这样一个人物,除了不脱离京剧艺术的本体以外,还要符合人物特点,符合剧情发展,实非一件易事。

倪茂才所饰演的杨靖宇,全方位还原了杨靖宇将军在艰苦决绝的环境下,带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奋战。同时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外在表现,塑造得淋漓尽致。

剧中饰演关山红的演员为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青研班研究生张蕾蕾,在此剧中关山红的人物设定是老爷岭上的女土匪,在杨靖宇的引导和帮助下,带领兄弟姐妹投靠抗联,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裘派花脸刘治强,在剧中饰演棒槌爷爷,棒槌爷爷的性格特点与人物事迹,充分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奋起抵抗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丰富剧中人物特点和浓郁的关东色彩,其中不乏在一些角色的语言设计上增加了东北的方言,也是剧中极有特色之处,充分体现了“军民渔水情”。

另外剧中例如牛嫂、高粱花、石柱子、犬野、程斌等角色,均为其量身设计了不同的人物形态和语言表达方式。

倪茂才系京剧老生流派之高派,高派的唱腔特点多为高亢激昂,声情并茂。在此剧的唱腔设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高派声腔特点,使之融会贯通,刚柔并济。

剧中大量的“西皮、二黄”既符合了京剧唱腔的基本要求又不失新意,例如将高派代表剧目《逍遥津》中的经典唱段“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嫁接”到此剧的唱腔中,从二黄导板到回龙再到原板、吟板等唱腔板式,充分突出了高派唱腔的特点和难度。

同时高派名剧《哭秦庭》中的唱腔风格也在该剧中有所呈现。最后一场,杨靖宇在弥留之际,回忆起了自己远在河南老家的妻儿,这里运用了一段“吟板”来表达杨靖宇内心的情感,唱腔旋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剧中的幕间音乐充分利用了当下的环境,紧扣主题,十分符合空间氛围。

剧中主题曲、插曲都采用了京歌的表现形式,音乐内容荡气回肠,节奏鲜明,引起了观众最强有力的共鸣。

无论是开幕的音乐和舞蹈,还是剧中唱腔的设计都注入了大量的关东风情,同时也是首次加入了二人转的艺术元素。剧中充分利用了东北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剧情内容,也符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京剧传统曲牌“折桂令”也是首次出现在现代京剧中,运用传统曲牌配合全新的舞台调度和舞蹈动作,再一次碰撞出了火花。

在武戏开打方面,为了描写战士们飞跃山涧,与日寇展开生死较量,剧院特别制作了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分别是:2米、1.8米,需要演员站在2米的高台上垂直跳下,借鉴杂技中弹床的表演技巧,翻越到对面1.8米的平台上,其难度非同一般。

广受好评,屡获大奖

该剧自2014年9月首演以来,已在北京、上海、长春、杭州、金华、诸暨、苏州、延吉、吉林、敦化、通化、靖宇县等城市演出多达九十余场,其中在靖宇县的演出,剧组在靖宇殉难地,组织安排了23场演出,为伟大的杨靖宇将军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2014年参加了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同年《杨靖宇》晋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献礼演出。

2015年12月13日,在国家公祭日当天,该剧亮相国家大剧院。2017年,该剧荣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作品奖。

2019年,该剧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截至今年5月23日,这部作品将迎来它的百场演出纪念日。

1992年,吉林省戏曲剧院创作演出的《高高的炼塔》荣获了第二届“文华大奖”让吉林省京剧院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享有盛誉。时隔二十七年,该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现代京剧《杨靖宇》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采访中,主创表示,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再次出现在文华奖的舞台上,剧院上下团结一心,将充分发挥“一棵菜”的集体主义精神,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多年来支持和关注剧院发展的专家和戏迷观众朋友们。

全方位修改,交响乐合作

为做好此次参评工作,展示好吉林文化和旅游形象,传播好吉林文化和旅游声音,主创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对《杨靖宇》文本、唱腔、念白、舞台调度、舞美、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修改提升工作。

首先是剧中杨靖宇的唱腔,在“第五场”中,杨靖宇有一段唱腔是讲述了自己与同志们之间的战友情,这段唱词原来是“战友们一番话心长语重”,是属于“中东”辙,这样的辙口设定,不能很好发挥倪茂才的声音特点,因此这段唱全部改为“言前”辙,唱词是“战友们一番话心长语暖”,这样一来整段唱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非但没有变化,而且还突出了倪茂才的嗓音优势,同时唱腔的旋律也随之进行了修改。

这次的修改也是该剧首次启用交响乐伴奏,也是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和吉林省交响乐团首次合作大型剧目,邀请了中国著名指挥家刘凤德老师回到家乡,为《杨靖宇》这部戏进行指挥。

刘凤德老师在70年代曾工作于吉林省京剧院,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次与交响乐的合作可谓是意义非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其音乐效果和唱腔的渲染力,在交响乐的气氛烘托下,不仅是激情满怀,同时还在许多感人的场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武戏开打方面,也较比之前的版本进行了武打场面的增加和部分技术技巧的修改,例如杨靖宇、关山红、石柱子等人物在武打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处理,针对不同的人物性格,选择为其设计不同的武打风格,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特点更加饱满。

在台词方面也进行了细微的处理,主要是杨靖宇的台词,对于主演而言,每一句台词都是向观众叙述或者表达一些问题或者是内心情感,例如程斌和杨靖宇说土匪就该开枪打的时候,原来剧中台词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留着子弹打敌人”,而这次则在前面,加了一句“国难当头”,这样更加凸显了杨靖宇将军面临国家危难时,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还有与关山红第一次见面时,杨靖宇与大刀会二当家的高粱花的对话也进行了增加,在此次复排前,剧院邀请了民俗专家进行了有关杨靖宇将军生前事迹的主题讲座,其中就说到了有关土匪的“黑话”,在以前的土匪窝子里,如果不懂得这些“黑话”是不行的,因此为了贴近生活,找寻历史本真,在剧中加入了几句真实存在的“黑话”,这样一来,语言的丰富造就了舞台上的真实性,提升了艺术效果。

舞美方面,序幕的幕布上面对杨靖宇将军的事迹进行了文字介绍,但是经过对党史以及抗联史的研究和学习后,发现其中杨靖宇的身份是“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而不是原来幕布上所写的“中共七大候补委员”,剧院连夜对幕布进行了重新修改和制作,时间紧任务重,新的幕布已经制作完毕。

在杨靖宇将军最后牺牲的场面中,以往舞台上的道具相对过于简易,并不能营造出东北大雪后的寒冷气息,因此在舞台上放置了许多石块,上面铺满棉花来代替冰雪,同时还有雪松等,这样一来不仅符合了冬天的景象,同时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辅助条件。

吉林省戏曲剧院表示希望通过这部戏,

“发挥和利用京剧艺术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征程,通过舞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充分展现‘用国粹演绎国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