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队 看护“老家底”

社区晨报记者 吴佳逸 张翠玲

5月21日下午,晴,微风,华山路海园小区。“嗡”地一声,一架白色的无人机腾空而起!飞机下方不远处,赵思晶正在熟练地操纵遥控器。

无人机发出的声响,很快吸引了小区不少爷叔阿姨。

“啥事体啊?”

“么啥事体,街道勒个查房子,怕人家装修乃老房子弄坏特。”

……

除了海园小区,作为静安寺街道房管办物业督察员的赵思晶还要负责海园、美丽园两个居民区优秀历史建筑的巡查,无人机就是她的“秘密武器”。“我们每个月平均飞两次,主要是查建筑屋顶和外立面有没有遭违法破坏。另外有居民举报的话,我们还会加飞”。

静安寺街道辖区1.57平方公里,但这里约80%的区域都是历史风貌保护区,还有53处、101栋不可移动文物建筑,50处、277栋优秀历史建筑。面对如此厚实的“老家底”,街道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压力——人能看到的地方,可以由人去巡查;人看不到的地方呢?

于是有人想到了无人机,可新的问题来了:谁来操控机器?

这个时候,电子产品“发烧友”、从小玩四驱车和航模长大的赵思晶站了出来,“无人机不就是一个带摄像头的遥控飞机嘛。”花了几个晚上看完教学视频后,她觉得应该和小时候玩的游戏机没两样。

2017年,静安寺街道为房管办在静安区率先配备了两台无人机,半道出家的赵思晶终于要“赶鸭子上架了”。

2017年7月25日——赵思晶一直记得自己“首飞”的场景,任务是巡查裕华居民区的房屋情况。“既要看无人机,又要看手上的遥控器,还要担心机器没电掉下来砸到人。”之前还认为无人机就是“玩具”的她,一圈飞下来满手是汗。也就是在那天,她又做了一个新决定:继续学!

2018年,赵思晶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周末,上完了32学时的培训课,掌握了飞行要领,并考取“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自学成才后,赵思晶鼓励同事一起飞。很快,房管办的6名女物业督察员,其中还包括房管办副主任张晓靓都学会了飞无人机。

如今,赵思晶和房管办的6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无人机“飞行队”。平时巡查两两组队,一次飞一个小区,一次花个15分钟。她们也早已不把无人机当成让人兴奋的“玩具”,而是亲密的伙伴。每到一个地点,她们都会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认真地校准预热后起飞无人机。

当然除了日常巡查外,赵思晶和小伙伴也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2017年11月,北京西路一处四层楼的文保建筑正在装修,居委干部找上门。但房主却解释说,自己仅仅对房屋进行了“小修”,并没有改动建筑结构。由于楼层较高,居委干部无法勘查到屋顶结构,因此也无法知道房主所说是否属实。

为了固定证据,赵思晶和小伙伴动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通过拍摄的影像资料,“看清”了建筑的屋顶结构,经图纸比对,原来是虚惊一场——房主并未进行破坏性改造。

虽然是个“乌龙”,赵思晶和小伙伴却十分欣慰。过两天就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她和小伙伴希望无人机巡查下来的结果都是“乌龙”。

“‘乌龙’就说明我们的老房子没有遭到破坏,我希望居民们的投诉经过无人机查下来都是‘乌龙’。”赵思晶说,无人机巡查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工作就是要让居民们自觉保护生活的家园,保住历史的文脉,保住上海人的‘乡愁’”。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吴佳逸/张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