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的上海小囡去哪儿了?

社区晨报记者 黄志强 陈毓磊

25米折返跑、带球跑、定点踢准……24日下午4点,王天娇、杨淇淇、钱雨桐以及新泾中学女足队的20多位小球员,风尘仆仆从课堂赶到天山中学,她们要参加长宁校园足球联盟精英队的选拔体测。

场上挥汗如雨,场下孩子们却惦记着次日的一场比赛——北京时间25日24点,法国蒙彼利埃,中国女足将与意大利女足争夺本届世界杯八强席位。这支队伍中唯一的上海籍球员李佳悦就出自新泾中学。对于这位如雷贯耳却不曾谋面的师姐,小球员们很想看直播,“那天有对抗赛,可能看不了”。

因为伤病的关系,本届世界杯李佳悦还未有出场的机会,带过她的新泾中学教练马卫民和她一直保持着联系,“场下是个斯文的姑娘,但一上场就拼劲十足,这一点跟范志毅很像”。

李佳悦是个地道的上海小囡,马卫民是看着她长大并且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她是新泾中学女足第一批队员。当时球队采取的是住训制,有专门的教练与生活辅导老师,训练强度也很高,周一至周五一天两练,周末还会安排加练”。

1999年,孙雯领衔的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决赛中惜败美国,“铿锵玫瑰”自此成了女足的代名词。也是在1999年,新泾中学在原有男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女子足球队,但发展却是女队后来居上。李佳悦、闫锦锦、闫颖颖……如今走在新泾中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学校的走廊里贴满了球队输送到各专业队的优秀球员的海报。

作为女足传统项目学校,新泾中学除了能在六年级新生中挑选好的苗子外,还能从周边的北新泾第三小学、哈密路小学、新虹桥小学的毕业生中吸纳人才,生源相比往年也更有保障。“我们会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让她们来这里就读,今年估计会有十三四人加入队伍。”马卫民说。

有进也有出,球队如今更要面对人员流失的问题。除了正常的毕业离校之外,学生中途转学是主要因素。伍麟2013年来到新泾中学,几年观察下来,他发现上海的家长已经不太愿意让孩子尤其女孩子踢球,“首先是觉得踢球风吹日晒怕辛苦,更多的是因为学业,怕影响考高中、大学,还担心以后的就业出路”。新泾中学以前采取住训制,这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把孩子送来踢球的主因,“这些家庭情况复杂,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住校就全交给学校了”。

而马卫民则感慨,像李佳悦这样的好苗子现在越来越难发掘了,“中国队小组赛的对手西班牙队,国内注册的女足球员有6万人!而在中国足协注册的女足球员仅有6000人左右,这6000人指的还是职业球员和体校专业队球员”。

目前,国内女超和女甲联赛总共只有16支球队,踢球能进职业队的毕竟是少数,女足球员也不像男足那样收入丰厚,没有光明的前景让很多人放弃踢球。可喜的是,女足受冷落的情况正在慢慢好转。上海各所高校现在很重视女足队伍建设,每年都会招收足球特长生,“踢球上大学是可能的,”马卫民了解到,东华大学女足队目前就有六七个新泾中学培养的学生。而更为实质的利好是,按照中国足协的新规,明年男足中超联赛的俱乐部必须同时拥有一支女足队伍,女足姑娘即将成为“香饽饽”。

“踢球的女生会越来越多的。”看着球场上的弟子,马卫民和伍麟眼中满是期待。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黄志强/陈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