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必吃榜,要革了米其林的命?

作为美食界的“黄页”,大众点评对人们的就餐决策影响越来越大。

这已是大众点评发布必吃榜的第三年,必吃餐厅由2017年的 50 家,增加至2019年的1463家,评选范围也从国内拓展到了海外。

尽管必吃榜的权威性有待考证,但毋庸置疑,它已成为大众点评用户的美食指南。

以米其林的方式,做米其林的竞品?

提及大众点评必吃榜,不少人联想到了米其林餐厅星级评定。

1900 年,米其林公司创始人米其林兄弟出版了一本《米其林指南》,专为游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住宿等提供建议资讯。

做轮胎的米其林,为什么要出这么一本册子呢?

当年,米其林兄弟十分看好汽车旅行的前景。因为汽车旅行越受欢迎,他们的轮胎就会卖得越好。基于此,第一版免费发行的《米其林指南》问世了。

119 年过去了,指南的地位今非昔比,被评上米其林星级餐厅,成为餐饮界的荣耀。

据了解,米其林餐厅,是由一批“美食密探”评选而出。他们对餐厅的评判标准很苛刻,包括食物味道、用餐环境、服务态度、以及酒的搭配。

很明显,米其林评定餐厅水准,是靠一批专业人员,他们代表了一种精英式的审美

如今,《米其林指南》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地。2016年它首次来到上海,并发布了《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

一晃也是三年,它2019年公布的上海米其林餐厅仅34家。与大众点评必吃榜在上海评选出136家餐厅相比,米其林走的似乎是小众路线。

好吃的真理,掌握在多数人嘴里

反观大众点评必吃榜的评选标准:点评数据、用户评分、食客体验、长期表现稳定……

必吃榜评选过程更透明。唯一与米其林餐厅评选相似之处是,匿名试吃。大众点评官方没有提供这部分的评分占比,但可以肯定的是,食客大数据评分占比一定更高。

有餐饮业者表示:“必吃榜相当大众,去吃过的店都符合消费预期,没踩雷,也不觉得吃亏。”

这样的评价,说明必吃榜做得很成功,至少定位很准确——面向大众。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可以说明这一点。

2年前,在知乎上,一位大众点评内部人员,回答了一个关于如何评价必吃榜的问题。

他把大众点评必吃榜的评价标准,上升到了价值观的高度,“点评的宗旨是,好吃的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嘴里”。

他还透露,这份榜单是由提升用户活跃度的部门设计开发的,榜单整体基调不是为了实现商业价值。

不过,用户流量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商业价值。

在发布 2019 年的必吃榜单时,大众点评总经理贾云曾亮出一组数据:2018 年必吃榜总体流量上涨 503% ,2018年上榜商户日均到店签到数年同比增加 74% ,浏览曝光量同比增加 681% 。

这组数据也说明,大众乐意为必吃榜买单。毕竟,米其林餐厅的人均消费高至3000元,也是有的。

米其林“人工评选”,必吃榜“冷静客观”

2019年公布的必吃餐厅有 1463 家,其中不乏连锁餐饮店。有用户看完榜单后表示,必吃餐厅同质化很严重。

尽管难以预见,2020 年的必吃榜是否会出现更多连锁店。但目前而言,连锁店自带的标准化流程,能保持食物水平的稳定性,但也让不少食客失去了品尝美食的惊喜。

与米其林的“人工评选”相比,此处的点评显得有些“冷静客观”。

最近,大众点评的开机屏显示着 6 个字:“发现品质生活”。高效地找到一家好吃的餐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底,一个经营性质的企业,任何举动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必吃榜与米其林的评选,各有千秋。对用户而言,多一个选择,总归更好。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卢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