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尝百草、兴农耕”折射当下-神农故事变歌剧,看得懂也听得懂

晨报记者 殷 茵

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是历史的折射和影子。兴农耕、尝百草,炎帝神农的故事口口相传至今,更是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一段缩影。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天地神农》在经过剧本和音乐的三次修改三次试听后,于本月开排,近日,记者前往排练厅探班,短短两周时间,开头的几场戏已气势初露——尽管只有简易的排练服和舞台道具,但气势磅礴的合唱与壮丽古朴的群舞,带人穿越到了远古。8月9日、10日,该剧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聚焦神农,更落脚于“人”

歌剧《天地神农》便以兴农耕、尝百草两大事件来再塑炎帝神农。

虽是国人熟知的神话故事,但剧中却将笔墨着重于神农弃神为人、甘愿牺牲的精神。勇敢与执着、博爱与善良、贪婪与恐惧、生命的脆弱与精神的永存,剧中这些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是对当下的观照。

“虽然我们把炎帝当作人文始祖,但不管是农耕还是医药,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实践。”在编剧游暐之看来,本剧虽以神话为源,却始终落脚在“人”,“神农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农民,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农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今天,所以我就想到要让他主动去除神力。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直到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

既然是歌剧,音乐当然是重中之重。《天地神农》请来了知名作曲家金复载操刀。从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舒克与贝塔》《宝莲灯》,到电视剧《济公》《三毛流浪记》,77岁的金复载创作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配乐作品,但写歌剧还是第一次,“这次,我并没有沿用民族歌剧中普遍的横向叙事手法,而是在旋律中追求民族风格,呈现方式上则借鉴了更多很多西洋的手法。”他将民族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戏剧架构与歌剧音乐中,呈现出一种国内原创歌剧中少有的、颇具个性的气质。

神农的朴实真诚、伯强的心存私心、凤凰天女的轻盈灵动、女巫的戏谑狡猾……这些层次鲜明、生动形象的音乐设计,不仅将剧中身份不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更在好听易记的同时兼顾音乐的叙事性和戏剧性。

雄浑古朴,以真实打动人

早在最初拿到游暐之的剧本时,导演陈蔚就眼前一亮,“这是一部难得的好歌剧本子。再加上作曲家金复载、指挥家许忠,以及上海歌剧院实力雄厚的演员班底,令我兴奋不已。”

作为执导了多部优秀原创作品的歌剧导演,陈蔚对宏大题材的拿捏并不陌生,“我的职责就是发挥专业歌剧导演的长处,与设计团队一起,让《天地神农》每一处优势都能被彰显,让它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常演常新的歌剧。”

排练开始前的一周,陈蔚便来到上海,一头扎进了工作。她对歌剧表演、舞美呈现与音乐的内在逻辑与关联十分注重。排练场上,无论对演员的指导还是对舞美操作的指令,几乎都用音乐的起始作为提示;与此同时,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态也是她毫不放过的细节。

除了角色及合唱演员之外,陈蔚还要求舞蹈演员、舞美人员直接进组。在她看来,歌剧中对舞蹈的运用,绝不该停留在场景的气氛营造、场面式的“伴舞”,而应该在整部歌剧中配合人物关系的交代、情感的变化或者故事的推进,让舞蹈与演唱、表演成为一个整体。

“一定要通过最质朴、真实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神农的伟大,只有演员们的表演发自内心,经过思考而沉淀下来,才能唤醒人们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所蕴藏的深刻隽永的主题展开思考。”陈蔚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