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狼队中国区青训总监卞军:十数年扎根基层,所见让自己痛心

幕布落下,训练场幻化成魔术的舞台。

 “是训练用的球门,四边光秃秃的,没有球网。”卞军说,“然后,就在球门四周罩上一层黑色幕布。”
守门员和门将教练分立球门的前后两侧,彼此互不可见。教练此时站上一张小矮凳,但不会高于球门,他开始从黑幕后面往前方扔球。而站在门前的守门员只看见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球从幕布后面飞出来,有正常的足球、三角形的球,以及更小的网球。
“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失去了之前依赖的预判,这就锻炼了守门员的反应能力。”卞军仍然记得这一幕给自己带来的启示,这是他在日本校园足球队的一堂训练课上看到的情景。


“卞军啊,侬开差头去啦?

“前阵子有朋友打电话给我,‘卞军啊,侬哪能回事?现在开差头(出租车)去啦?’我被问得一懵。他叫我去网上看,说大家都在传。后来这事被辟谣了,原来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差头司机。”

2006年离开申花后,卞军很快结束了自己的球员生涯。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头扎在青训里。除了近年来偶尔和从前的队友参加一些公益比赛和活动,几乎音讯全无。“很多人的确不知道我在干嘛,因为退役以后马上去了最基层做教练,基层教练总归是默默无闻的。开始是在闸北区少体校,就是培养我的地方,做了将近6年教练。后来自己也单枪匹马搞过青训,经营民办俱乐部。”

2017年,他加入英格兰狼队俱乐部,成为俱乐部中国区的青训总监。近日在上海举行的英超亚洲杯赛事,也邀请到狼队参加,这也是这家老牌俱乐部和它背后的中资老板复星国际第一次走近中国的球迷市场。

卞军在申花这些年,也曾长期担任主力。他承认,“踢到这个份上的球员,很少有真正下基层的,我们那个年代就更少了。”晨报记者和很多退役以及现役的中超球员聊过这个话题,几乎没有一个人表示出从事青训的意愿。“太苦了,钱也太少了。一个月两万块不知道有没有,谁肯去做啊!”大家还是倾向于在俱乐部做教练,哪怕不得不背井离乡,至少一家老小的生活有了保障。

卞军退役后有一些俱乐部联系过他,“当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是很不好的,所以你无论去哪里都做不了什么。这时候我开始对青训感兴趣,因为要真正改变中国足球,唯一的希望在于青少年。

他给很多朋友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中国足球是一棵大树,国家队是树上开的花结的果。花开不好果结不出,很多人就去修剪枝叶,因为这是最便捷的方式,一厢情愿地以为剪剪枝叶就能有改善。但这其实是树根的问题,也就是青少年后备力量的问题。只有实实在在把树根培育好,才能期待有朝一日开花结果。

投身青训当然要抛开很多,第一位就是收入。十多年前一名少体校教练能赚多少?“还没有普通事业单位高,不到万把块。”他在闸北体校带的第一批球员是90年的,最后一批97年。有踢上职业足球的,主要在中甲和中乙球队,但绝大多数球员最终走向了校园和社会。

“那几年根本没有小孩子踢球了,体校的招生情况很差。一个队勉强凑到十来人,但训练往往是到不齐的。碰到临近考试了,连一套主力阵容都凑不全。”卞军直到今日仍觉痛心,“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是出了一些人才,非常有天赋,如果好好培养完全可以成才。但最终被埋没了,有很多因素,比如教练资质、比赛和训练环境,以至于最后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25年,全方位的差距

在体校做教练,不可控的情况毕竟多一些,无奈也就多一点。后来,卞军尝试依靠一己之力开办俱乐部,“在球员小时候就把他们往正确的路上带。

但他发现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精力达不到,而且到了某个时候,没有一定的财力和好的资源支撑,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这也是促成他后来和复星合作的关键因素,“他们的财力和资源完全没有问题,董事长郭广昌也多次表达过这个心愿,希望将来中国国家队里能有我们狼队培养的球员。”

“把年轻球员送出去”,以此为指向,中国足球已经做过多次摸索。在“健力宝”的圈养模式以失败告终后,还有过几次改良的尝试,但屡试屡败。而以个人身份留洋,风险系数更大。“球员不光是要送出去,而且要保证送去的地方真正有利于他的成长和提高,否则就仅仅是换个地方训练而已。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挑选一些比较有天赋的球员,根据他们年龄、身体、技术特点各方面作个评估,找一个适合他发展的平台。首先这必须是一个可控的平台,保证球员可以出来的。除了狼队,我们在亚洲、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都搭建了一些优质的平台,确保球员的后续培养和出成绩。”

卞军介绍,自己现阶段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中国地区选拔一些优秀的苗子,并将他们送到公司海外的平台进行培养。他强调,“不是大规模的批发行为,也不会把球员送出去就算数,而是会确保他们同时接受足球之外的教育培训。”

作为中国地区的青训总监,卞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将学习和考察的重点圈定在了日本足球上。“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日本考察,每次呆上一个星期左右。”日本四十多个县里他跑了一大半,实地考察了几十所学校和俱乐部。

现实让人沮丧,“1992年,我第一次去日本。当时是作为少体校的球员,和日本高中联赛的冠军球队打比赛,战绩一胜一负,可以说我们当时和日本差距并不大。2017年我加入复星,再去考察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吃了一惊。25年过去了,我们和他们是全方位的差距。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沈坤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