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个辣椒酱瓶子难倒了!日本的垃圾分类有多磨人?

“一个饮料瓶分两种垃圾,在日本扔垃圾太难了”,“街头看不到垃圾桶,垃圾都得装回家处理”,“有个小镇垃圾分成45种,这是什么操作”……

说起垃圾分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日本人是如何垃圾分类的?初到日本的小伙伴,又是如何快速掌握垃圾分类的呢?

被一个辣椒酱瓶子难倒了!

2018年2月中旬,郑苇凝(化名)和丈夫一同前往日本宇都宫市工作,和很多出国的小伙伴一样,她带了一瓶辣椒酱“随行”。

辣椒酱吃完后,就该垃圾分类了。在宇都宫市,常见垃圾共分为四大类:资源物、可燃垃圾、不燃垃圾和危险垃圾。

但在资源物下面,又细分为9个种类,分别是塑料制容器包装;报纸;瓦楞纸板或纸箱;杂志、书、纸和其他纸质包装;牛奶盒;玻璃瓶、易拉罐;布类;塑料瓶;白色食物托盘。

“辣椒酱的金属瓶盖是不燃垃圾、瓶身是资源物中的玻璃瓶类,瓶身上的包装纸属于资源物中的纸类,扔玻璃瓶之前需要把瓶身上的这层包装纸处理掉。”但这层包装纸粘得特别牢固,她尝试了手撕、用水冲、用手搓等方式,最后还是没能把这层纸完全清理干净。

如此精细化的垃圾分类,日本人是怎么做的呢?郑苇凝发现,日本的产品包装纸上,一般会有两条细细的孔线,用手一撕即可轻松取下。而且,在外包装上,还会印上不同部分如何分类的标记,比如说装饼干的纸盒属于资源物中的纸类,内包装则是资源物中的塑料制容器包装。

一周只有两天可以扔厨余垃圾

和上海一样,宇都宫市的垃圾投放也是“定时定点”,而且不同垃圾的投放时间是不一样的。

其中,资源物和危险垃圾是周一早上十点前投放,可燃垃圾是周二和周五早上投放,不燃垃圾是周三投放,周末没有人收垃圾。

“资源物虽然分得很细,但其实扔的80%都是塑料类和纸类,像纸盒、布类、书类都很少扔,不燃垃圾和危险垃圾也很少,可以囤一段时间再一起扔。”郑苇凝表示,“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可燃垃圾,尤其到了夏天,很容易腐败发臭。”

可燃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垃圾、用过的纸巾等,按照规定每周只有周二和周五早上才可以扔,也就是要隔两三天才能扔一次。

郑苇凝说:“日本超市中售卖的菜、肉等,基本都是处理好的,所以不会产生很多厨余垃圾,但洗碗后难免会留有一些残渣。这些残渣流入下水道口的滤网后,我会喷些杀菌剂,既可以除味,又可以防止细菌滋生。”

在各种厨余垃圾中,虾壳等是很容易快速腐败并产生臭味的。“我们现在吃虾都会看看日期,比如说明天可以扔可燃垃圾,那今天就可以吃虾了。”

养成习惯后垃圾分类并不难

如此复杂又磨人的垃圾分类,以前没有垃圾分类经验的小伙伴是如何快速掌握的呢?

郑苇凝介绍,刚到日本去市政相关部门进行住民登记的时候,会收到一本介绍垃圾分类的小册子。上面详细地记录了不同垃圾如何分类,垃圾投放时间等。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的日语还不是很好,就花了一两天的时间,把上面看不懂的日语都标注起来,然后再好好研究了一下不同垃圾如何分类,基本上就搞懂了,之后实在拿不准的就再翻翻册子。”

相比于可以直接扔掉的垃圾,有几类还需要处理后才能扔。“比较复杂的应该就是牛奶盒和饮料瓶了,牛奶盒需要清洗晾晒后,用剪刀剪开,然后把所有平铺开来的盒子整理整齐。塑料饮料瓶的瓶盖和标签属于资源物中的塑料制容器包装,瓶身属于资源物中的塑料瓶类,需要冲洗干净、全部踩扁后,放到袋子里装好再扔。”

听着都觉得复杂的分类法难吗?郑苇凝表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很重要,一旦习惯养成,其实严格的垃圾分类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不会占用很多时间。产生垃圾后,就很顺手地把它放到不同分类的袋子里。

如果说,郑苇凝的垃圾分类学习法是“速成版”,那么日本人的则是经过了多年“义务教育”。日本小朋友从小就开始学习垃圾分类,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家长老师会言传身教,他们会自己清理牛奶盒、饮料瓶……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一种“自觉”。街道上没有垃圾桶,他们习惯性地随身自带垃圾袋,把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处理。分类太细太难,他们在各类包装上印有分类指导标记。

如今,我们也开始行动了!7月1日起,上海的垃圾分类正式跨入”法治时代”。未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垃圾分类之路也会越走越简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