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琪:去欧洲“捡垃圾”的摩登艺术家

倪志琪的城市记忆最终都会化作线条和色彩,构成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留下城市的气息以及某个动人瞬间。

在捷克的个展punctum与西波西米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的5天工作营暂告段落后,关于7月的捷克小城皮尔森,麦芽香气、橱窗玻璃上映出的脸庞以及踩在古老石板路上的触感在他的记忆中沉淀出一抹蓝。

他在画布上抹开脑海中那种略带灰度的蓝色,命名为“皮尔森蓝”。

“接下来,我要用这个色调创作一个作品系列。”城市给予他灵感,而他给予城市“倪调”。

去欧洲“捡垃圾”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艺术总监、公共艺术专业主任,倪志琪教授是一个极其爱摩登都市的人。他爱咖啡、阳光、Martin Margiela的质感,以及一切深邃而富层次,深沉却不失前卫的东西。

然而,与他相处越久,你就会发现,他所偏爱的“摩登”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而是一个用城市犄角旮旯的废料构建起的全新空间。

倪志琪的学生都知道自家老师对于垃圾的执着。他常常在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的废品前驻足不前,如获至宝地捡回来一阵比划,感叹着“这样蛮有感觉的哦?”

在他的手中,垃圾分类还多了一种叫做“艺术品”的类别。

在倪志琪一次次的拆解与重组中,那些趣味性、实验性、复杂性、反完整性、反常规性揉成一种时髦、新奇、又耐人寻味的艺术语言,去重构一座城市。

他始终相信,那些被忽略的,往往是一座城市最鲜活的一面。这个摩登的艺术家在拥有了自己的上海、巴黎、米兰……安特卫普之后,如今又拥有了皮尔森。

从皮尔森带回来的punctum海报与明信片零散地叠放在他工作室的桌子上,连同那些A4纸打印的海报样张也悉数被他带了回来。

“只剩下这些了,全被拿走了啊。”在皮尔森的punctum个展的火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倪志琪抽出一张工作营学生设计的海报给我。各种材料交叠在一起,高饱和度的色调在相互碰撞中淌出一种诗意的废墟美学,将倪志琪punctum的作品风格延展开来。

与西波西米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的5天工作营转眼就过去了,而那间杂乱却充满生机的工作室却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花在工作营上的时间与心力甚至远超他对于自己个展的投入。

“倪老师,捷克的学生垃圾捡得如何呀?”我打趣地问他。

他眯着眼顿了顿,不止从何讲起。索性往沙发上一坐,哗哗地刷着手机“来,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了。”

每一个定格了无限可能的瞬间串起了工作营的故事。

“你看,一起开始他们还没有找到感觉,做出来很多都是工艺品,不是艺术作品。”对于这些从来就没有“捡垃圾”经验的外国学生而言,这位来自中国的倪老师一度让他们陷入了混乱与抓狂。

美国学生Aislinn Janek感叹道:虽然一开始对于艺术工作营一头雾水,但却充满着兴趣。在往后短短一周内,倪老师用一种轻松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家创造纯粹的艺术潜能。

“他打破了我对当代绘画的认识!” Aislinn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以及表达观点的方式。大概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短短5天工作营所泛起的涟漪对于他的整个艺术职业生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来自皮尔森的Autotune用撕下的Vouge杂志与一些就地捡来的废品创造出了一种“史无前例”表达方式。

“你看,这像不像一根油条摆在那里?”

“这里还有一个带着耳机的猪头,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捡来的……有意思吧?”

倪志琪一张一张“翻”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关于他那些可爱的学生们、关于那些校园角落“重生”的垃圾……

照片上,一个人体模型的脑袋上插着一根蓝色管子与其他作品联通起来,

什么正被输入他的大脑?

他在思考什么?

他又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到哪里?

其实我从没改变过

那些曾经塞满了鱼肚皮、以及城市角角落落的一次性废品大量地出现在倪志琪的工作室中,在他的手中,记忆、图像统统都变成了一种充满张力的语言。跳脱的色彩以及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令punctum个展吸引了皮尔森艺术大师和时尚达人纷纷打卡合影,同时也吸引了国内一家快递公司的目光。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麻木丢弃的快递包装袋,打算与我进行合作来推广环保理念。”能够用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无疑是最令他开心的事。

倪志琪“捡垃圾”的原点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安特卫普留学时期,那个前卫先锋的艺术环境让他可以大胆做自己。他在工作营的学生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每天都在拆解的“裂缝”中构建出新的认识。

各种新观念以及对新材料的运用刷新了我对于艺术表达的认知,但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在这里,每个一心把艺术家作为职业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创作起来似乎没有边界,但充满新的观点。

这期间他创作出了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装置艺术作品《蒙娜丽莎的再生》,那一颗躺在蛋盒里的著名REBORN鸡蛋成了他的转折点,作品的影印资料一直被他珍藏在文件夹里,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

“说起来,当时并没有想过什么垃圾不垃圾的,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成为往后艺术创作的缘起。”他哈哈笑起来,把《蒙娜丽莎的再生》的照片递给我。黑白的影印资料模糊不清,但他对社会、对自己的思考却越发地清晰起来。

“垃圾创作这么多年,我其实一直没改变过,而是整个社会在改变。”

原来,是大家远观他的新锐;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他的创作。

旧报纸、旧杂志、废弃的塑料包装袋、墙上剥落的褶皱广告纸……是别人的生活痕迹、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是他口中的达达主义和意大利贫穷艺术。

当然,如果你在倪志琪的作品上“拉”开一道口子往深里探,其内核终究还是他那句——

“艺术家得时刻保有的好奇心啊……”

他望着画布上的“皮尔森蓝”,抿了一口咖啡,仿佛是说给自己听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