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上岗!可帮助神经科医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是否异常|AI-无限可能

“请跟我复述一遍,皮球、国旗、树木。”

“请跟我复述一遍,四十四只石狮子。”

“请画一个钟,标上所有的数字,指针指向……”

8月20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间诊室内,一位“AI医生”正在对患者进行“测试”,辅助医生进行脑疾病诊疗。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日向公众开放的全国首家“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诊室位于医院门诊20号楼8楼,每周五下午开诊。

患者只需挂一个25元的智能门诊专病号,就诊时就可同时接受专科医生和免费的“AI医生”诊疗,目前已有10多位患者预约前来就诊。

这位“AI医生”是一个一米五左右的机器人,集合了深度摄像头、智能化认知评估、语言评估、以及影像处理模块等技术,通过自动获取分析病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读取面部表情和语音、分析言语复述情况等,就可以帮助神经科医生评估其神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

在日常就医过程中,许多老年患者在拿到CT或者磁共振报告后,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脑子里有很多斑块要紧吗”,“脑子里有缺血灶怎么办”,“腔梗需不需要治疗”……这些人工智能都可以告诉你。

“AI医生”可以对影像学的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准确迅速地得出病灶的体积、所在的位置,并且判断严重程度,从而帮助医生做出诊疗判断。

以一个走路不稳症状的患者为例,有的是因为大脑额叶控制问题,有的是因为心理性障碍,还有的是因为正常颅压性脑积水,如果能够分辨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走路不稳,就可以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在以前,这些靠的都是医生自身的经验,但有的病灶用人眼观察和评估有很大不确定性,容易被忽视,出现漏诊情况。有些问题一旦被忽视,就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而有些患者的问题其实只是小问题,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又会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丁晶介绍说,“虽然医院也会培训医生通过量表进行筛查,但往往不同医生的筛查水平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数十万的数据影像进行分析学习,定位标记病灶,为医生提供辅助,最后再由医生确诊,缩短医生评估时间和减少个体间的评估差异,使得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其收集的数据还可为患者长期随访提供定量化评估。”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表示,智能医生有助于定量化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及影像表现,提高医疗质量均等性,AI医生目前诊断特异性已经达95%,随着技术进步将不断提高智能化方案。

凡是影像显示有腔梗或者存在有头痛头晕、认知下降、走路不稳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过来检查,只需挂号脑疾病智能门诊,就可免费检测,并得到专科医生指导。

在不久的将来,“AI医生”还将走入更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均等性的诊疗,助力三级联动实现双向转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