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走上太空,这种乐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听一听、看一看

说到古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人想到了电影里的“六指琴魔”,也有人能将眼光投向浩瀚的太空。

昨天,位于嘉定安亭的上汽设计中心迎来2019艺树计划·古琴首场公益普及活动,古琴演奏家、制作家杨致俭向60余位汽车制造行业设计师、工程师进行了古琴文化历史讲座,弹奏了不同风格的古琴曲目,现场展示了古琴的斫制技法,并与观众展开了一场古老艺术技法与现代制造工业的对话。

“我并不认为人人都应该学习古琴,但是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听一听、看一看古琴。”杨致俭如是说。

这样的民族文化值得学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礼记》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在两千多年的古琴文化发展史中,流传至今的琴谱有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及琴学美学的文献遗存,历代涌现出诸多著名古琴演奏家,代代传颂至今。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共同享有的文化精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古琴的普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事实上,从我小时候古琴几乎没人认识,到现在古琴被戏称为‘京城四大俗之一’,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杨致俭特别在讲座中提到,1977年,美国NASA向外太空发射了两枚“旅行者”飞船,其中搭载了一枚包含世界人类音乐精华的金唱片,其中收录了一曲中国乐曲,便是由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名曲《流水》。

“这是很让中国人、琴人自豪的一件事。我们总是说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那么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文化。我并不认为人人都应该学习古琴,但是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听一听、看一看古琴。”

让杨致俭小有惊讶的是,来到活动现场的汽车工程师中,竟也有五六位观众学习过古琴弹奏,并问出相当专业的问题。讲座后,杨致俭现场表演了《仙翁操》、《阳关三叠》、《流水》三首琴曲,并邀请汽车设计师上台,亲手学习弹奏《沧海一声笑》,并抄写了减字谱。

一位以前从未接触过古琴的设计师表示:“以前我对古琴的印象,就是电影里‘六指狂魔’的片段,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今天近距离学习了古琴的文化知识,试着拨动了一下琴弦,让我觉得其实古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清高。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想我会非常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的古琴知识,听听更多古琴曲。”

上百个步骤制作一张琴

古琴文化的传承不仅表现在琴派、琴史、琴人、琴谱、琴曲等演奏艺术上,古琴制作亦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在活动现场以再现斫琴工作坊的形式为观众详细讲解并演示了复杂而精巧的古琴传统制作技艺。

制作一张古琴,需经选材、干燥、木胎粗加工打形,再根据每块料不同情况调整、制作。活动现场,杨致俭向观众展示了从古琴板材到成品之间的十几个不同阶段的古琴半成品,详细讲解了古琴的斫制流程。选胚、制胚、掏槽腹、做底板、合琴、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栓弦……上百个步骤,做出一把琴,需要历时长达2-5年。“宋人讲,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

杨致俭的一番讲解激发了在场汽车工程师的兴致。一位来自设计部的工程师激动地说:“我这才发现做一把古琴和制造一辆汽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就拿上漆来说,汽车和古琴一样,也有底漆、中漆、面漆,也有刮腻子、抛光……也许工业制造和乐器制造一样,都是在表达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再造。”

另一位专事设计汽车电机的工程师则感慨说,在很多方面,古琴与汽车都有很大差异,譬如汽车制造讲究效率,而古琴还沿用着数年成一琴的古法斫制。但在这古今交汇、动静张弛的相异之间,都饱含着匠人的专注、技艺,还有对更加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琴与汽车都是艺术,我们都在做着艺术家的工作。”

对此,杨致俭深以为然。“制造与艺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中国人浪漫主义与严谨法度两种精神的结合。简单的才是美好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汽车和古琴,其实都不仅是技术,还是艺术,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表达。”

据悉,艺树计划由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集团特别赞助。“艺树”取“艺术”谐音,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艺树计划以“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内容题材聚焦民族艺术,活动对象聚焦“零基础”群体,通过至少三到五年的长期艺术普及,向全民宣传推广美育教育,倡导健康、高雅、趣味的生活方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