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校庆祝建校60周年,4000名优秀运动员从这里走出

位于水电路上的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曾经培养过2名奥运冠军,21名世界冠军,超过4000名一线优秀运动员先后从这所学校的大门走出。

今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它迎来了建校的第60年,1000多名学员回归母校,见证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在教学楼6楼礼堂,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党组副书记陆檩,副局长宋慧,副巡视员杨培刚,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等出席活动,并共同发布市体校校训——“拼搏超越,爱国争光”。

市体校始建于1959年9月17日,由当时的国家体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创办。历经一甲子的薪火相传,为上海乃至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全国享有“体坛精英之摇篮”的美誉。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即使最终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也在各行各业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仁华是体校的第一名学生。作为59届001号学生,他在离开体校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物理系,毕业后成为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教师,并在日后和同仁联合创办了科大讯飞这家上市公司。这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今天也来到现场,回忆起进校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我先是在区体校,后来调到了市体校,报的足球专业。因为来报到的时间比较早,所以成了001号。学校对我们的学习和训练都很重视,刚来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念高二,所以专门为我在外面办了借读。我在少体校这两年既锻炼了身体,同时学习也没耽搁。两年以后参加高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念的物理系,毕业以后就在中国科技大学当老师。”

王仁华当时在体校的教练是曾经的上海队球员唐文厚,而他的队友里则包括王后军。“我进了大学以后,如果说对运动还有点贡献,那就是加入了上海大学生队,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我们四次都拿了冠军。”虽然在体校的两年时间匆匆而过,但这段时光却让王仁华终身受益。“我在这里学到三点:第一是要敢于拼搏,不拼搏是永远没有机会的。第二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要争第一。第三,我一辈子都爱好运动,身体相对还可以,精力也容易集中。有了这三条,当机会来的时候才有成功的可能。”

像王仁华这样在其他行业获得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校长盛茂武表示,“60年的发展,我们始终秉承着培养优秀体育运动人才的初心,也为运动员的终身发展去考虑。我们不仅关心他们的训练,也关心他们的文化学习,更关心他们的人格发展。”盛茂武寄望未来,“第一我们要继承原来的传统,就是拼搏超越,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第二,我们将仍然按照关爱学生,注重他们长远发展这样一个理念,使运动员学生进到这个地方来以后,不论是在竞技体育还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第三我们更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整合,提高办学办训的效率。”

羽毛球世界冠军王仪涵如今是华师大的体育老师,今天,她也回到了自己曾经训练和生活了五年的地方,“我是9岁的时候进的体校,学校庆祝40周年的时候,也是像今天的氛围,但我当时是站在大门口负责迎接的学生。我在体校呆了5年多时间,感情非常深厚,看着体校一点点改变。”王仪涵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全心全意的付出,她在采访中特地提到了曾经带过自己的教练。“我记得自己有一段身体情况不是特别好,我们教练带我去医院求诊,找了很多医生,问了很多意见。我当时就非常感动……”

不仅是一代代的学员传承着少体校“拼搏超越”的精神,在他们的身后,一代代的教练们也默默无闻地传承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体校现任羽毛球教练员杨毅炜也是一名校友,他大学去体院进修,之后回来做教练员,现已在岗位上坚守了15年。“当时从体院毕业以后,我们80后的第一代其实面临着很多就业的选择,但我对体校还是最有感情。虽然自己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在现在的羽毛球国家队一队中,有五名队员出自市体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六十年时光流转,六十年风华易逝。不变的是,市体校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着优秀体育人才。在今夏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16岁的市体校学员陆佳雯跳出了1.90米的高度,在夺冠的同时,把本赛季世界少年纪录提高了1厘米。

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超越中,市体校走过了辉煌的60年。未来,更可期。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沈坤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