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智能互动的下一代地铁车辆、贴心的医疗机器人、神奇的骨传导助听器…一大波亮点展品亮相工博会

9月17日,第二十一届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由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创新科技馆”同期开展。作为历届工博会的重要展区之一,位于6.2馆的“创新科技馆”今年仍然亮点纷呈,不仅在展览的颜值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展品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下一代地铁车辆可智能互动

“创新科技馆”科技展区以“高端制造与绿色能源”为主题,为公众带来了满满“硬核”科技。这些展品主要是近几年国家科技计划在现代交通、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等技术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高新技术成果。

坐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酷黑色地铁车厢中,轻触车窗,窗外的风景消失转而变为一个超大型“Pad”,各类视频、新闻应有尽有,根据环境自动调节空调和灯光,智能化服务伴随一路旅程。

这就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下一代地铁车辆,它采用大量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研制,在节能环保、舒适、智能等方面相比传统地铁实现全面升级,是我国地铁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代表着未来地铁列车的技术潮流。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车辆“瘦身”,轻量化车身的节能优势明显,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疲劳、耐候、耐腐蚀性能,可有效保证列车在30年服役期内不发生疲劳、腐蚀等失效,减少了维护量,能够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同时,车辆编组灵活,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地理环境,可在高温高湿、-40℃高寒、2500米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运行。

除了下一代地铁车辆,在科技展区,寿命超过3万小时的机器人核心器件谐波减速器、实现最高日进尺86.5米世界之最的山岭隧道“穿山甲”TBM硬岩掘进机等等“硬核”科技,也让现场观众近距离领略了中国创造的魅力。

机器人为病人住院提供全套服务

“创新科技馆”主题展区紧密围绕“科技引领,打造创新策源地”主题,以“3+1”的形式系统整合上海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创新成果,主要展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海方案”,讲述外资研发机构助力上海发展的本土化故事。

“您的药到了,请刷卡取药。”在医院的核素治疗病房,机器人代替医务人员将药送到了病床前。患者听到提示,只需要起身刷卡,就能从对应的药盒里取药服用。在科技创新赋能健康生活板块,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基于5G的钛米智慧病房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样的智慧信息化病房里,患者从住院登记、身体检查、药物服用等到出院后的病房消毒,都可以由机器人帮助完成。

而针对医院病房消毒区域,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与医院场景进行深度结合,实现智能场景识别、智能消毒规划、实时消毒过程监控和智能消毒结果评估,有效实现无死角消毒模式,降低人工擦拭不可量化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

据了解,当前,钛米机器人的产品已在全国100余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

除了智慧病房管理系统,在主题展区,华虹集团带来的自主可控芯片主流工艺,上海城投集团带来的垃圾分类应用——可回收物智能分类投放柜和智能分拣机器人系统,礼来制药携手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结直肠癌创新药呋喹替尼等展示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新型助听器:用牙齿听声音

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如何和产业需求对接上?谁为校企合作“穿针引线”?本届工博会上,“创新科技馆”技术交易展区成为了一位技术红娘,为技术供需双方架起一座鹊桥。

用牙齿听声音,听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实际上,人类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空气传导(气导)和颅骨传导(骨导)。牙齿作为人体唯一一个裸露在体表的骨质,上颌牙与颅骨紧密镶嵌,中间不经过软组织和关节,因此可以将声音的振动能量高效、无损耗地由牙齿传递至颅骨,引起内耳淋巴液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声佗医疗的牙骨传导听力系统是现今全球首个、非手术、无创牙骨传导产品,具有革命性的临床价值,弥补了国际上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相比目前市场上其他的骨传导助听设备,声佗医疗“独家的”牙骨传导助听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振动器直接佩戴在牙齿上,无需外壳手术,完全无创,在保证高频声音能量高效传递的同时,佩戴效果又十分隐性。

成立于2015年的图漾科技是一家专业提供3D计算机视觉设备及技术方案的企业,通过叠加“结构光 + 双目摄像头”技术原理实现景深计算。成立4年以来,公司将核心硬件、核心软件和系统集成的业务全部包揽,前期花费大量时间与合作企业进行联合测试,行业积累深厚。

目前,图漾已经实现3D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落地,并且根据行业需求不断提高识别精度。图漾目前设备的精度最高做到了亚毫米级别,且在设备体积、功耗、价格这些方面具备强劲的竞争优势。未来,在物流包裹分拣中将普遍运用3D机器视觉技术,不需要拼接相机就能全面识别大体积快递,在光照影响下得出更精确的监测结果。

据介绍,作为技术交易展区的组织方,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育服务与管理,在原上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原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原上海技术交易所相关职能相继并入中心后,它既成为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又是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及大学科技园的协调服务机构。

“定楼神器”:科技与美的结合

此外,在“创新科技馆”展区,在沪深耕科研数十年的各家科研院所也在上海科学院的组织策划下闪亮登场,以“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主题,向公众展示上科院部分系统单位的重要创新成果。

前不久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中国,火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定楼神器”——“上海慧眼”。它被安装在大厦的第126层,足足有1000多吨重。其准确的名称是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减振技术事业部团队自主研发设计,其造型取材于《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是科技与美学的珠联璧合。

阻尼器“定楼”的原理是:当强风来袭时,阻尼器的质量块由于惯性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得阻尼器在建筑受到风作用力摇晃时,发生反向摆动,从而起到减振作用。这是国际上首次将电磁阻尼引入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具有无摩擦力、阻尼参数无级可调、灵敏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大幅提升了阻尼器的性能。

在展区现场,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及上海上科信息技术研究所向公众展示了近几年来大热的清洁能源领域——光伏电厂智能化监控平台。光伏电站控制系统是整个光伏电厂智能化平台的核心,不仅在能够短时间内响应电网调度要求,实现有功输出最大化,同时在现场集成部署上,大大缩短与地调、国调等电网系统的调试周期,为业主带来经济效益。

据了解,该平台之所以能够实现智能控制,是基于“数字孪生”架构,通过模型辨识与在线学习,实现精细化快速控制,从而提高光伏电厂的发电效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