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七郎

从前天深夜到昨天,我的朋友圈一直在“哭”。无论是一起浪过的多年挚友,还是从未谋面的点赞之交,都像事先说好了一样,为周杰伦那首《说好不哭》各种花式打CALL,让人一度怀疑我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公关公司使用了AI换脸技术。

周杰伦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地位如何?这在两个月前那场著名的“超话之战”中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尽管,那场超话之战一度被视为是一次“天下苦流量明星久矣”的爆发,是情怀对流量的一次绝地反击。但昨天在朋友圈乃至整个社交媒体发生的故事,到底是情怀的泛滥,还是流量的变脸?咱不敢说,也不敢问啊。

据报道,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首单曲的累计销售额已经突破2000万元,以三块钱一首计算,已经有近700万人以消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很显然,在那场“超话之战”为周杰伦赢得数据的粉丝们依然没有让自己的偶像失望,又一次将周董推上了全网的巅峰。不过,在听过了那首《说好不哭》之后,我觉得情怀还是无价的好,不应该值三块钱。

从正常的逻辑而言,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提倡自由表达的时代。而本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精神,基于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原则,你有喜欢一个艺人、一件作品的权力,那别人也应该有不喜欢一个艺人、一件作品的权力。然而,看着朋友圈被各种赞美的情怀淹没,你会突然发现,说一句不好听可能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举动——你要么接受自己朋友圈价值认同的瞬间化解;要么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然后找个“哈苏”的梗显示自己的存在。

的确,周杰伦的歌好不好听,这应该是一个个人喜好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艺术品评的问题。甚至对于他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品,也应该有相对客观上的好恶。然而,在被流量裹挟的背景之下,好不好听可能就成为了一个立场问题,所以这首在周杰伦所有作品中并难称一流的《说好不哭》,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成为了“时代”之选。也许,和创作本身相比,此番周杰伦新曲掀起的巨浪,更多源于人们情感上的回望,是无数个“他”或“她”对一个时代曾经的注视。

想要对《说好不哭》说句不好听很难的人,应该是因为没有情怀的“版权”吧。但对自己拥有版权的,但被随意改编的歌曲说句不喜欢,居然也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引来莫名的攻击,这恐怕让76岁的许镜清始料未及。

中秋之夜,原本应该是整个民族一起抒发情怀的好日子,在央视的中秋节晚会上,重温《西游记》中的经典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也堪称情怀之举。不过,当谭维维以各种花式唱法把《敢问路在何方》重新演绎之后,作为这首歌的作曲者,已经76岁的许镜清在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也非常不喜欢”。

许镜清是谁?

如果说,70后的人可以说,自己是听着罗大佑、李宗盛的歌长大;80、90后的人可以说,自己听着周杰伦的歌长大的,这是情怀,属于不同时代人不同的情怀。那无论是70后、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可能是听着一个人的歌长大的,这个就是许镜清——包括《敢问路在何方》在内,《西游记》里的音乐皆出自许镜清之手。

让人错愕的是,在许镜清说出了“不喜欢”的之后,不可一世的“网友”又出动了。“拒绝创新、见钱眼开、伪艺术家”三大罪状很快扣在了许镜清的头上。那些自认为是听着电音长大的新生代也许并不知道,是他创作了中国电音的先锋之作,对,就是那首《云宫迅音》;那些以版权卫士自居的人也许并不知道,在当年那些遍布街头的《西游记》歌曲手机彩铃里,他只收到过八千元的版权费,有一家网站只给了他两块七;而作为一名“网友”眼里的“伪艺术家”,他给100多部影视作品创作过主题曲……

在这个喜欢讲情怀的网络时代,回望自己的青春无疑是最具情怀的一种表达方式。周杰伦的瞬间霸屏也许只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情怀表达,正如曾经有人说过,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欠周杰伦一张演唱会门票。但我们所有人,无论是60、70、80后,还是90、00后,都应该欠像许镜清这样的艺术家一个真诚的回望——他们可能从未享受过所谓流量带来的红利,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艺术流量滋养了我们所有人的成长。

然而现在的状况,却是许镜清只能在网友的诘问中感叹一句,敢问路在何方?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