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位新生儿科医生发微信《早产儿蜕变记》,呼吁社会帮助早产儿跑好人生马拉松

1117日,世界早产儿日!

每一位早产宝宝在“生之初”都走过一段不寻常路。

今天一早,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新生儿科主任刘江勤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早产儿蜕变记》引无数人点赞,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早产儿家庭的不易!

“当别人躺在妈妈怀里吃奶时,你躺在暖箱里,身上接满了各种仪器和管道;

当别人被家人逗笑时,你隔着暖箱玻璃偶尔看到爸爸妈妈;

当别人闹着要出门看花花世界时,你关在家里不敢出门,担心被感染;

当别人去公园时,你却到了医院,不是检查身体,就是生病了,或者怀疑生病了;

当别人拍着小手,站起来让妈妈扶着走时,你才刚刚坐起,妈妈的脑海里满是担心,你能否会走啊;

当别人长出了新牙,要吃各种辅食时,你才开始尝试,还不会咀嚼,不仅担心噎着,还得担心会不会过敏;

当别人呀呀学语,叫着爸爸妈妈时,你却金口难开,好担心你不会讲话啊;

当别人开始踩滑板车时,你终于开始独立行走了,好艰难的第一步啊;

当别人像小大人一样讲故事时,你开始讲话,说着一个个的词语;

当别人在争抢玩具时,你站在旁边独自玩耍,或者是被推倒的那一位,好担心你不合群啊;

当别人在考虑上哪个优质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却在担心,你去了幼儿园能不能跟的上啊;

当别人在上各种兴趣班时,爸爸妈妈却在发愁,你会不会学习落后啊;

…………

在一妇婴,每年分娩量在3万个左右,其中每年在该院出生的早产儿约为2400-2500个。对于这些早产儿,大家亲切地称为“早来的天使”。而医院新生儿科的医生和护士,则被称为早产宝宝的“临时爸妈”。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刘江勤了解早产宝宝的种种不容易每一天,《早产儿蜕变记》是刘江勤的有感而发。刘江勤坦言,新生儿科团队都与早产儿家庭共同守护着这些早产宝宝,坚信他们“终于有一天会破茧成蝶”:“早产儿家长,尤其是出生时30周及30周以下的以下的小孕周的宝宝家长很容易焦虑。我们互相打气,不做焦虑型家长,要做学习型家长。”

在今年早产儿日来临前夕,一妇婴新生儿科迎来了两个在该院出生的早产儿宝宝——安安和球球。

家长们带来了鲜花和精心订制的蛋糕,新生儿科的刘江勤主任和同事们为宝宝准备了公仔、绘本和点心。 

球球是201596日出生的,35周的他因肺部感染,出生当天就住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据妈妈介绍,球球的肺炎好了后,黄疸指标下不去,反复照光。在NICU住了两周,在医院一共住院一个月左右。“一岁以内,球球每个月都来医院检查身体。”而安安是一个出生孕周更小的早产儿宝宝。“安安是2018317日出生的,出生时是26+4,出生体重935克,在新生儿科病区住了121天。”

安安和球球两家送来的蛋糕上写着“早产儿日,感谢有你们”。新生儿科的医生和护士们开心地与这两户早产儿家庭拍下全家福。

球球的妈妈告诉记者,他们还有个小微信群,群的名字叫做“早来的幸福”。 

早产儿有比较高的风险存在一些慢性疾病,少数早产儿会面临远期的发育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管理。

因此,一妇婴新生儿科团队对这些早产宝宝格外关注。除了在宝宝住院期间为其进行专业的诊疗,为避免早产宝宝出院后即失访,他们还利用“互联网+医疗”手段,为早产儿建立健康管理新模式,与产科、妇幼保健等多学科合作,通过长期规律的随访和健康管理,促进早产宝宝的健康发育,让大多数“早来的天使”能够较好地追赶上同龄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