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征兆停滞不语,大汗淋漓!拨开迷雾,精准侦查神秘胰岛素瘤

两年前的一个早上,正与邻居攀谈的王阿姨,忽然停滞不语,大汗淋漓,瘫软无力……好在邻居大妈反应迅速,拿起手边酸奶就递给王阿姨喝了起来,她才慢慢缓过劲儿。

随后的日子里,王阿姨的这种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次发作都毫无预警。

王阿姨辗转于多家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精神科等多个科室,均无功而返。 

低血糖背后迷雾重重

在仁济医院南院,根据王阿姨症状发作后进食可缓解的特点,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医生初步判断困恼王阿姨的疾病“元凶”可能是低血糖症。

这个诊断很快得到证实,饥饿实验显示王阿姨最低血糖只有1.5mmol/L!这个数值意味着王阿姨很有可能在下一次低血糖症发作时严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原因导致的低血糖症频繁发作?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胡耀敏主任亲自查问病史,对王阿姨的病情进展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各项检查逐一排除了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性和非胰岛细胞肿瘤性的低血糖。考虑王阿姨本次住院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地升高,最有可能诊断就是“胰岛素瘤”。

胰腺增强CT、腹部MRIPET-CT竟然均未在王阿姨身上发现肿瘤。

错综复杂的病情,使大家陷入了迷雾。团队医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病例文献后达成共识,微小“胰岛素瘤”影像检出率不足5成,幕后作祟的黑手很可能还是它,只是通过常规手段无法让它现身。

胡耀敏组织放射科、普外科等专家开展MDT(多学科诊疗)讨论。

仁济医院南院放射科陈增爱主任指出,由于胰岛素瘤一般体积不大,而能否早期检出微小胰岛素瘤一直是常规影像检查的难题,建议应用我院最新一代双源CT进行胰腺灌注成像,协助追查可疑的胰岛素瘤。

普外科孙建华主任表示,王阿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都非常符合胰岛素瘤,鉴于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有必要进行这次尝试。如果影像手段仍定位不明确,在充分告知病情的基础上,外科也会积极配合进行手术探查。

在多学科通力配合全力支持下,患者胰腺灌注CT的结果让所有参与的医务人员如释重负,狡猾的微小胰岛素瘤终于被找到了!

明确占位后王阿姨被立即安排手术。术中随着胰岛素瘤逐渐被摘除,患者的血糖水平终于回到了正常水平。更可喜的是,后期病理报告表明王阿姨的胰岛素瘤属于G1期,是良性的,也就是王阿姨的疾病被彻底治愈了。

王阿姨和家人由衷感谢参与疾病诊治的全体医生们,不仅有专业、扎实的功底,更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执着地帮助患者查明病因,最终解除病痛。

各个内分泌腺微小肿瘤诊断不易

胡耀敏主任介绍,低血糖看似普通,甚至成为挂在大家嘴边的常见病,但其背后的病因其实非常复杂,往往潜伏着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杀手,临床医生必须重视。

内分泌腺体,上至垂体下至胰腺、肾上腺等,统管全身内分泌激素水平,调控身体各个机能,即便是非常微小的肿瘤都会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危害。

然而各个内分泌腺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常常不易,这就要求内分泌科、放射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临床各科室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进而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手段进行精准的病灶筛查。 

认识胰岛素瘤

又称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为特征的疾病。绝大部分是良性,但仍有少部分G3级肿瘤为恶性,可发生远处转移。90%左右的肿瘤位于胰腺内,在胰腺头、体、尾各部位发生的几率相同。

胰岛素瘤之所以“神秘”,体现在定位诊断困难,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低血糖;2)低血糖症状可以发生于空腹、餐后、运动等任何时间段,无特异性发作时间;3)低血糖症状可极为严重,甚至昏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 杨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