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态度 | 像李子柒那样讲中国故事

上周我们写完“做自己”的李子柒后,关于李子柒的讨论一直在互联网上持续火热。尤其是关于李子柒在境外视频网站上的走红,到底能不能被视作文化输出,以及中国需不需要这样的输出,在网上众说纷纭。

而这两天,人民日报和央视这些官方媒体,都表示了对李子柒的欣赏。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里写道,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

10日一早,央视则在官方微博平台上撰文说,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文化传播实在是一个宏大命题,试图让一个视频博主来一力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确实过于苛责。但李子柒无疑提供了一个国际文化传播的很好样本,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

从表面上来看,外国网友喜欢的是李子柒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牧歌。这些固然是自带流量属性的良好内容,但更重要的是,李子柒原本就成长在这样的乡村环境下,在这些视频里,她并不是在表演,而是拍摄自己的生活。如何将黄豆变成酱油,如何酿一壶香甜的桂花酒,这些手艺她原本就十分熟稔,对着镜头信手拈来,这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令她显得越发真实。唯有真实,才能直指她所想要呈现的生活的本质,从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价值追求。这才是最迷人的。

所以讲好中国的故事,首先要像李子柒这样真诚地讲故事,像她这样讲最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才会最轻易地解除不同国别的观众因其他方面的差异,而天然带有的戒备和抵触。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交流便利,带来的表达观点便利,使得全世界通过网络浑然地连为一体。但在这样的时代里,也更容易令个体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甚至裹挟,对外来的、与自己本源文化有差异的内容形成天然的抵触。这个时候,任何带有说教性质的,具有棱角的观点输出,可能都不如真诚的、源于生活的故事来得管用,在润物细无声当中找到无国别的共情感。

央视的评论里说,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触动了他们心底里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相通的,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没有翻译却依旧不影响它们火遍全球。

这就是来自民间的最朴素的共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民间入手,唤起不分国别的共情感,这就是李子柒走红全世界给我们的文化输出带来的一些启示。其实许多年以来,我们也一直在这样做,比如从乒乓外交到熊猫外交,都是用民间的交流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可能要求还要更高一些,需要我们输出的内容,能够尊重传播规律、能够以符合现代人接受的方式进行。

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兴传播手段焕发光彩、赢得世界掌声,这条路道阻且长。而李子柒引起的这一次关于文化输出形态的大讨论,已经有了价值,希望更多中国的文化元素,也能这样辟出一条路来走向远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