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封高三学生写给未来的信 存进虹口区档案馆

一张黄皮信封,一个档案号,储存了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学生当下青春年少的容颜、异想天开的纯真以及无限可能的梦……三十年后,建国一百周年,当再度开启这封信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感动?

 “三十年后的某一天,我在档案馆重新开启这封十八岁的信,字迹可能显得有些稚嫩,但却是那样熟悉,纸张可能泛了黄,但满纸全是当年的的懵懂与憧憬……”“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果说对30年后的自己没有一个特别清楚的把握的话,可能把握好当前的每一天是最重要的。”

近日,虹口区档案馆在华东师大一附中为高三学生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一模前动员活动“青年梦·中国梦”——写给三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呼吁孩子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思考未来的方向,以独特的方式记录曾经的诺言。同时,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看人生更大格局,而不是仅用手中的试卷丈量

大约在两周前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这样一个活动: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这封信,老师不看、家长不看,只限自己看。信写完后装入信封封好,由虹口区档案馆替我们珍藏,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方便以后查阅。”华东师大一附中为高三(8)班的秦虹玙如此回忆说,将学生时代的“梦想”作为虹口档案馆的特殊馆藏,永久保存。听到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大伙都觉得既有意思又很有意义。

“讲真,写信最初,对未来,我并没有太多的设想。”秦虹玙坦言,高三是个人在知识以及对自我认识上高速成长的阶段,但是繁忙的学业让她无暇顾及,大伙似乎鲜有机会思考人生。“就算想过,感觉也离不开高考。未来怎样,都由高考结果决定。”

但如今,借着这个活动,秦虹玙认真地思考了未来,足足想了两周,写下2页给未来自己的信。“内容自然不能告诉你。”她笑道,但是她发现跳出“高考”二字,未来还会有无限的可能。“它使我能够看见人生的更大格局,而不是仅仅用手中的试卷丈量。”

她说,三十年后,当她在档案馆里找到这封信时,眼前浮现的会是高三书上一张张模练试卷、一本本错题精选,夜晚一盏盏长明的台灯,一杯杯温热的牛奶;还会想起高三即将成年的同学们在课间打打闹闹扭成一团,中午饭后在食堂前站成人墙对校猫围追堵截。耳边会响起读书节里引人入胜的课本剧表演,听见大夏环路上一场场声嘶力竭的拔河比赛。还能闻到花糕校园里年复一年桂花飘香、沐浴蝉鸣;一次次跌倒再起的坚持此刻都闪着勇敢的光辉。

未来的信让她明白最爱的还是语文

“我不期待你成为十年后国家的一声惊雷,只秉执着一方鲜活的图景。若干年后的你,安然捧一本诗集,散文抑或小说。C919半开的舷窗撒下影影绰绰的阳光。机舱中的你,一个小小的个体,咀嚼着你所热爱的语言文学……”颜诗怡的信里有一小段这么写的,也就只能看到这么点,也足以看出满满的文学功底。

老师说她品学兼优,文理不偏科。她说,之前还在纠结以后选什么专业,但开始着笔给未来写信之后,颜诗怡发现自己最爱上的还是语文,于是,她明确了高考目标——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

三十年后,新中国100周年,未来怎样当真不能预估。只是“未来的我们能在山顶看见山下的世界既不贫瘠也不徒劳。回头看见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他们本身便是一个世界,推石上山的砥砺本身,已足以让人心底充实。”

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活动受到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大家都很认真仔细地对待自己未来的信,很多同学还在信封里放了自己的照片,有的还塞进了一个小物件。“

记者从虹口区档案馆了解到,华东师大一附中全体高三学生给30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并将它们装进了印有档案编号94-10-1至94-10-230的信封,存进虹口区档案馆珍藏。馆内工作人员也给每位学生颁发了纪念证书。三十年后,将近50岁的同学们可以凭证书上的编号,来档案馆开启信件。

该活动策划人表示,三十年后,204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正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时。那时同学们已人到中年,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再到我们档案馆来拆开他们自己写的信,回望三十年前的梦想。

据悉,虹口区档案馆作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让学生给自己未来写一封信的活动,唤起大家珍惜时间,找准自己的未来方向,以独特的方式记录曾经的诺言。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树立明确的人生方向。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