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30元还不合法?这几年很火的“医美面膜”,最近被药监局点名了

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没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用完第二天痘痘就消下去了……

这两年来,伴随着医美和药妆之风的盛行,医美面膜打着“科学护肤”的旗号收获了众多用户,其中不乏打擦边球和虚假宣传的现象。近日,国家药监局终于看不下去了,在官网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

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医用敷料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周到君在淘宝分别搜索了“械字号面膜”和“医美面膜”,前者已经搜不到了,后者还有不少,近义词还有“医用面膜”“医药级面膜”“院线款”。这种面膜到底怎么样?如何理性使用?看完这4个问题,再决定是否要拔草吧!

NO.1 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是什么?

何为“械字号面膜”?它指的是产品注册证编号为“×械注准”或“×械备”的“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

由于顾客在接受医疗美容之后,往往被推荐使用这一类面膜,因此也被称为“医美面膜”。

两者存在混淆,原因之一是今天的面膜的原型就是医生用的敷料。它有保持局部湿润和加强渗透的能力,可以让皮肤进行水合作用。

这类面膜的代表品牌有敷尔佳、可复美、创福康、芙清,主要成分一般是透明质酸或胶原蛋白,主打的功能有激光术后修复、敏感肌修复、抑制痤疮等皮肤炎症、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与瘢痕形成的风险。

相比“普通”的面膜,医用敷料的价格较为昂贵。如上图,周到君计算了9个品牌的单张平均价,最高41.6元一张,平均30.6元一张。由于利润更为丰厚,越来越多厂家和商家加入到了“医美面膜”的浪潮里来,这也是这几年它这么火的原因之一。

NO.2 为什么说“械字号面膜”不合法?

“械字号”可以单独使用,“面膜”这个词也可以单独使用,但是连起来就是“误导消费者”了。

为什么呢?根据《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的名称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客这种看起来像面膜的产品,真正的名字是“敷料”,产品的包装上印的也都是“敷料”。但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认可这种产品,在淘宝、小红书等平台,它们都会以“医美面膜”“医用面膜”“械字号医用面膜”的面目出现,这是不对的。

比如说,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在淘宝显示的名称是“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医美医用面膜医药祛痘敏感肌修复敷料正品5片”↓

这一类产品还是真正的“医用敷料”。还有一类产品实际上是面膜,属于妆字号的产品,却钻空子说自己是“医美面膜”。举个栗子,创福康和创尔美是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前者是械字号的,后者是妆字号的,两者并不能划等号。

在药监局发文后,直接在淘宝搜索“械字号面膜”没有结果,一些产品会显示“国家药监局提醒您:请正确认识化妆品功效,化妆品不能取代药品,不能治疗皮肤病等疾病”。但是,你还是能在一些产品的说明中看到把两者混为一谈的说法。

■网页截图

是“敷料”还是“面膜”,是“械”还是“妆”,请大家一定认清楚了!

NO.3 械字号的敷料一定无菌吗?

不一定,这要根据该医用敷料产品按照哪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判断。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用敷料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来划分,分别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其中,只有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无菌的条件,第二类上市前需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注册,第三类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

■图片:言安堂

如何通过包装分辨是否是第二类及以上的产品?看注册证编号“械注准”前面是否是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如果是“国”就更好了。举例来说,“陕械注准”的意思是在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报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国械注准”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报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说一句题外话,虽然械字号第二类及以上的产品一定是无菌的,妆字号的产品也不是没有在无菌车间生产的。因为追求“无菌”使用械字号的产品,真的没有必要。

NO.4 械字号的敷料可以取代妆字号的面膜吗?

不能。有一些微商宣称:“可以肯定地说,(械字号)比妆字号的好很多。”但中学老师都教过你,做选择题时看到了“肯定”,这个选项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首先,医用敷料的成分基本上只有透明质酸或胶原蛋白,只能满足最基础的功能,如果指望有抗衰老、减少细纹等“高阶”功能,还是要买专门的面膜。

更重要的是,医用敷料并不被推荐长期使用。部分医用敷料在广告中说“不管肌肤健康与否,都可以使用”“日常护肤建议长期使用”,这一点被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科普》一文中直接否定:

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药监局已经连续两年都在年初发文,针对的是医疗和化妆品“不分家”的乱象——去年是EFG生长因子属于违法添加,今年则是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在屡次整治下,“药妆”“医美化妆品”行业从业者打擦边球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通过夸大使用效果和扩大适用范围卖产品不是长久之计。

作为消费者也要明白,“医美化妆品”的流行,迎合的是顾客对化妆品成分安全、起效快的需求。是时候破除执念,明确它不能取代医疗,也无法取代化妆品;而且护肤和减肥、养生一样,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收获,走捷径有可能“吃药”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毛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