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害!这种常见的高风险贫血病症难题,有望被华东师大科学家攻克!

近日,华东师大李大力和刘明耀教授团队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燕琳教授以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有望成为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手段。

▲ 李大力教授(左二)与刘明耀教授(左三)团队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之一,依据不同的致病基因,分为α和β地中海贫血两种。

重度α地贫的胎儿一般因严重水肿在胎儿期或出生后数小时死亡,主要通过产前诊断来干预。

重度β地贫患者在出生后出现进行性贫血,需要进行终生输血和除铁治疗,在我国每年的治疗费用在10-20万元左右。

由于血源紧张加上费用高昂,我国绝大多数病人无法接受规范治疗,平均存活年龄也仅在10岁左右。

▲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东师大王立人、李林夕(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8000-9000万β地贫基因携带者。在我国香港、广东地区,β地贫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4%、2.54%,而在广西,携带率高达6.43%。

如此高的携带率和潜在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胎儿期主要依靠γ珠蛋白与α珠蛋白形成胎儿血红蛋白四聚体(HbF),到成年后β珠蛋白开始表达而γ珠蛋白基因逐渐沉默。
然而大量研究发现,很多β地贫病人中由于携带其他突变,造成γ珠蛋白基因(HBG)在成年仍然激活,高表达的γ珠蛋白能替代缺失的β珠蛋白与α珠蛋白形成HbF,而使病人不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状。
因此,通过在成人红细胞中激活胎儿期的HBG表达,弥补β珠蛋白表达不足,是治疗β地贫的重要策略之一。

1月8日,华东师大李大力和刘明耀教授团队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燕琳教授以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了通过CRISPR/Cas9或者单碱基编辑技术,高效编辑HBG1/2启动子上的BCL11A结合位点,能够重新开启β地贫患者细胞内γ珠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患者红细胞的成熟,有望成为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手段。

▲ 研究成果在Cell Research刊发

该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编辑技术体系,通过电转Cas9 RNP高效编辑HBG启动子,为重症β地贫患者提供了有望彻底治愈的新方法。同时,本研究率先证明单碱基编辑器编辑技术对于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提高该位点的单碱基编辑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安全的策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