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的代理首相

徐惠芬

上周,当了8个月西班牙代理首相的桑切斯终于“转正”。

去年4月,西班牙举行了议会大选,当时桑切斯所在的工人社会党获胜,共赢得123个席位,虽然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因为未能得到一半以上议员的支持(176票以上),所以只能与其他政党协商联合执政。

但是谈崩了。无奈只能在去年11月提前大选,这也是西班牙4年来第4次大选。桑切斯领导的工人社会党再次获胜,但依然没能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还好在最后时刻,桑切斯争取到了左翼激进派“我们能”党的支持。不过,即使加上“我们能”政党的支持,也没能超过176票,所以只能进入大选的第二轮投票环节。

在西班牙,如果议会第一大党无法获得绝对多数席位,或者联合其他政党后也没能赢得176名以上议员的支持,那么议会将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只需要简单多数就可以,即支持大于反对票就好。

在第二轮投票中,桑切斯以167票赞成、16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惊险”当选。

如果第二轮还是没能通过,那怎么办?这时,就得西班牙国王出马了。国王将与各党派领导人会谈,推选新的首相候选人接受投票,如果2个月内没有一个候选人能通过议会选举出任首相,那么就需要再次举行大选。

所以说,西班牙议会大选后有3次组建政府的机会。但即使有3次机会,去年4月大选还是没能选出个新政府来,只能在11月重新大选。

不仅如此,这不是西班牙首次出现大选“失败”,2016年大选也曾走到需要国王出面但还是没能选出首相的那一步,当时拉霍伊当了10个月的“代理首相”。

可以说,西班牙大选“难产”正成为新常态。

事实上,不仅是西班牙,越来越多国家遭遇大选“难产”的困境。像以色列,因为大选后组阁屡屡失败,马上要在今年3月举行1年内的第3次大选了。

大选“难产”为何越来越常见?这不得不提到政党“碎片化”的趋势。

比如西班牙,以前是右翼人民党和左翼工人社会党长期轮流执政,但2012年以后,以“我们能”党和公民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逐渐兴起,两党体系由此失效,多党联合执政则成为新常态。

除了西班牙,在荷兰、德国以及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新兴党派进入议会,甚至加入执政党行列变得越来越常见。随着新兴政党的崛起,席位的分流,两党甚至多党联合组阁几乎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不同政党间的合作却变得越来越难。在政治极化越来越凸显的当下,不同政党间的组阁谈判变得越来越难,即使组阁成功,也很容易出现政府不稳的情况。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政府不稳定,需要依靠大选来解决,但由于政党“碎片化”、政治极化,大选变得越来越“难产”,又怎能破解政治僵局?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