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多方携手,让“强基计划”落到实处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计划从2020年起实施,起步阶段将选部分“一流大学”试点,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同时,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这则信息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也引发了对于教育改革的种种期待,成了年末岁首的重磅新闻之一。

众所周知,高考招生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强基计划”的出台,直接关系着千万考生,关联着千家万户,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如何正确理解“强基计划”,使之有效落实,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教育人准确领会要义,并且在思想和行为上及时调整,同频共振。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领会精神实质,主动在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上进行调整和转型。

从权威文件解读可以得知,“强基计划”开宗明义,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个解读也直观地告诉我们,强基计划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个大目标,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条主线进行的教育制度改革和教学实践回答,是树立一个基于公平公正基础上的人才选拔评价导向和机制,有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而且是一个试点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变、改、试”三个字。也是综合以往多年的高校选拔和招生考试制度和方式经验和教训,从选拔定位、招生专业、入围依据、录取方式、培养模式等进行了重大调整,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等学校和广大中小学校,要准确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切忌人云亦云;要早作准备,因地因校制宜,细化方案,讲透新政策,传递正能量,围绕“建设更重基础的学科,培养更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办好更有质量的教育”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行为,为新政策真正落地打基础。

其次,对广大教师而言,“强基计划”深情地呼唤回归教育本原,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育人方式的自觉变革。

这个计划表面看是针对高校选拔考试,实则是对基础教育的一个“倒逼”,倒逼更重“基础”教育。在制度设计上,“强基计划”将注重选拔两类群体,主要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是在学业优秀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和发展潜质等无法通过笔试反映的素养,是对新高考制度以来提出的“分数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具体化。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理直气壮地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化,倡导的课堂应该是有生命有生机和有生活的课堂;育人方式上更要沉下心来练好“童子功”,用好这一政策的德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向国家战略需要转化,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国家的需要就是最高的目标,党的召唤就是人生的理想”的价值导向。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注重学业的基础上,还要在思想上、体格上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强身健体,平衡发展,彰显特长,时刻准备接受党和人民挑选,自觉将学习志趣与国家战略需要和创新人才选拔需要无缝对接。

同时,对社会和家长而言,要早做准备和适应,用一种全面发展的眼光和行动支持“强基计划”实施,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谐的教育生态,是政策计划实施的保障,不是自动生成,而是方方面面呵护而成。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家长的期待。社会和家长如何看待和回应“强基计划”,直接影响着这项政策的有效推进实施。要引导社会和家长,“强基计划”只是教育政策的一种,是与出台的相关教育教学系列改革举措相配套相融合的一环,而不是全部。

从社会层面讲,尤其是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政绩观,遵循多维度人才选拔和评价标准,不是“一把尺子量才”,不再是非“985”“211”“双一流”不用,不再是唯名气,而是重基础,重特长,用改革的思维消化转化政策。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要用一种理性的眼光理解政策,正确地对标自己的孩子。渴望成才成为一个国家栋梁之才,是每个家长的朴素愿望。但俗话讲,“树木有高低,手指有长短”,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其他素质,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成长,能当“学霸”当然好,是个“偏才怪才”也行,“两头不是,走平稳路线也不差”,为孩子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多一点点赞,少一点指责,对他们的选择多一份理解,更不要“包办”。将目光聚焦到关注孩子的基础厚实、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阳光自信,个性特长,家国情怀”的大写的人。要树立“人人是环境,共同育生态”的理念,真正实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简言之,“强基计划”的出台,虽然是一项教育计划,实则为国家之基、民族之基、人才之基和未来之基。只要我们按照部署,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因校因人制宜,从一抓起,综合施策,齐抓共管,自觉践行“变、改、试”,主动进行“学、思、悟”,“强基计划”就一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奉贤教科院副院长 张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