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各地年俗知多少?TA是你心中的“最年味”吗? | 网络述年

嘉定12街镇年俗大比拼!

@全体嘉定小伙伴,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春节啦!

画灶画、焋年糕、听评弹……

嘉定各地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小嘉来为你一一盘点啦~

安亭镇的年俗有何年俗传统?

画灶画

过去,走进每户农屋都会看到一座烧菜煮饭的两眼灶或三眼灶,无一例外都绘上了各种象征吉祥的图案与文字。过年前,每家每户重新绘制灶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

随着农村灶头的日渐消失,灶画也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样的炊烟记忆,你还记得吗?

近日,87岁的安亭“灶画师傅”王元昌为钱家村一户村民的灶头重新粉刷,绘制灶画。

绘制之前,他先用石灰水重新粉刷灶台,待干透后,用黑墨汁沿灶头边绘线框,随后蘸取颜料在灶上描绘图案。

在王元昌的手绘下,灶前一幅鲤鱼跃龙门的灶画已栩栩如生。边上小画框内的荷花图则寓意着家庭和睦。此时灶前已吸引了周边邻居的围观,村民感叹道:“画得真好啊,这个虾像真的一样,小时候印象中的灶画,时隔几十年又重新看到了,非常开心。”

据了解,灶画流行于江南地区,造型简练、色彩鲜艳,极富装饰性。灶画艺人通过鲜红、鹅黄、翠绿等喜庆色彩描绘各种吉祥图案,譬如公鸡寓意催人早起、勤劳持家、人财两旺,鲤鱼寓意年年有余(鱼),鲤鱼跳龙门,因而深受农家喜爱。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旧房改造,燃气灶取代柴灶,根植于农村的灶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下正渐行渐远,因此,灶画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15岁就开始接触灶画的王元昌依旧守护着这个民间非遗艺术,只要有人邀请,他都会欣然上门打灶作画。曾作为教师的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为安亭的农家画灶画,最多时一天可以画5幅灶画,至今已绘制约100多灶。

吃蒸糕

过年吃蒸糕,图个好彩头。过去在安亭镇,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蒸糕。

但这些年来,做蒸糕的人家越来越少,黄渡地区钱家村的徐庆龙是少数坚持这门传统技艺的人家之一,夫妇二人坚持用传统手法做蒸糕已有二十年了。

灶眼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接连的管道通往厨房的蒸汽炉,阀门一扭,热气蒸腾。女主人施琴珍将事先筛好的米粉往模具里放,轻轻压实,放到蒸汽炉上蒸。

每过半分多钟,便再铺上一层米粉,连铺三层。两分多钟才过,一尊香气扑鼻的蒸糕便出炉了。趁热切开,吃上一口,软糯但不粘牙,香甜却不腻口。

蒸糕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颇有讲究。从称米、浸泡、晾干、打粉、拌糖、过筛、上蒸到包装,一共八道工序。

大米中要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浸泡半小时后晾干,再送往轧米厂轧成粉;米粉拌上糖,要反复过筛,再“醒一醒”;火候的把握最是关键,火太大,蒸汽容易冒出,火太小,受热不均不易熟。

“我们的豆沙、糖、米粉都是自己做的,不用糖精、食品添加剂。吃的是本味,也是放心。”今年56岁的徐庆龙,做蒸糕的手艺是从爷爷那儿学来的。妻子施琴珍是个贤内助,喜欢研发新口味,现在喜糕、花生糕、赤豆糕、猪油糕等都是“拿手菜”。

每逢春节、重阳或亲戚朋友有婚嫁喜事,徐庆龙夫妇便做起蒸糕,忙得不可开交。坚持手工做糕的传统也让徐庆龙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客户”。家住附近的李阿姨便是忠实“粉丝”。“吃了很多年了,念的就是这口熟悉的味道。”

 

办“春晚”、腌咸肉,嘉定新城(马陆镇)有两项雷打不动的年俗传统

“我们的春晚”

“我们的春晚”是嘉定新城(马陆镇)近几年来在新春到来之际推出的文化大餐,这是一个百姓唱主角的舞台,是一个“草根明星”云集的舞台,登台亮相的都是来自该镇村、社区、园区等方面的群文团队,有社区文艺积极分子、有学校老师、有新马陆人、有残障朋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庆贺传统佳节。演出不仅有中老年人参与,每年还会出现很多新面孔,不仅丰富了节目形式,更激发了舞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居民的眼球。

在表演开始前,外场还有舞龙舞狮、写春联、敲锣打鼓等迎接市民到来的活动,年味十足。

2018年,“我们的春晚”更是走进了保利大剧院,在高大上的剧场里,“草根民星”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今年“我们的春晚”,则放在了嘉定区文化馆秀舞台举行。通过不断打造“我们的春晚”这一文化品牌,群文特色团队增多、创作节目丰富、宣传主题鲜明,马陆群文团队越来越活力四射。

基层团队竞相展示各自的精彩节目,这是嘉定新城(马陆镇)长期坚持不懈培育、发展群文团队带来的正效应。群文团队不仅深入村、居委,还延伸进了企事业单位、来沪人员集居地、特殊群体等。群文之花遍地开花,参加的老百姓表示:“只要愿意,不怕找不到自己的舞台!”

腌制年味—咸肉

咸肉的味道预告了新一年的来临,冬至以后就是“腊”。马陆人在“腊”里通常会做咸肉、咸鱼、咸鸭、咸鸡等腌制食品。

李家村的村民李品优擅长腌制食品,例如做咸肉、咸鱼、酱瓜等等。他说:“我每年都腌制的,已经总结出了经验,用花椒,做出来的咸肉更香,用腌制盐更专业。”

以腌制8斤猪肉为例,李品优告诉记者,事先要准备白酒一两、一小把花椒,拌匀之后抹在肉上,然后放在暗处,保鲜膜包起来,腌制7天。

到了时间以后,看看红色的肉有没有变颜色,假如已经变灰紫色了,就是腌到位了;假如颜色没有变,就是盐不够,另外要加盐。除此之外,每两天翻面一次,把肉里渗出来的红水倒掉。最后再晾晒五天。

村民们表示:“做咸肉、吃咸肉,就意味着过年的时间到了,腌制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年味。”

另外,村民们也很讲究“节约”二字,对于吃不完的部分,在立春前用报纸或薄膜包好放在冰箱里,平时可以用来制作咸肉菜饭,味道也是棒棒的!

炖羊肉、吃熏鱼……真新街道的年俗传统真馋人

炖羊肉、吃熏鱼……的年俗传统好吃又养人。

炖羊肉

吃羊肉、喝白汤、吃红汤羊肉面,是真新人在冬令时节进补的方式之一。

真江羊肉馆是真新历史悠久、口碑颇佳的羊肉馆。老真新几乎都知道的馆子,上海师傅开的,用料讲究、地道。

用的是活宰的带皮一岁左右山羊肉,以陈年老汤闷煮,肉质具有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而不膻、鲜糯爽口的特点。

白切羊肉则完全没有膻味,肥瘦刚好。

春节来临之际,真新街道里的老人都会买羊肉,待到春节招待客人时使用,味道实在是赞!

全家人在寒冷的除夕夜晚吃一锅香喷喷的炖羊肉, 那种幸福足以让每个家庭成员铭记一整年。

吃熏鱼

过年都有“年年有余”的传统,鱼是除夕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美食。熏鱼,寓意“吉庆有余”;熏鱼作为重要的年货之一,真新家家户户基本上必做必备,也是大年三十年夜饭中的必备菜。

家住真新街道虬江社区的王师傅说,做熏鱼是爸爸教会他的。他习惯用青鱼中段来做熏鱼,去头尾切成薄片,入滚油炸透至金黄出锅,放入调好的酱油中浸一会儿。口味兼具鲜、甜、香、浓、脆。

制作“正宗”的熏鱼一上桌,很快就会被一抢而空。“当年生活不像如今这样宽裕,一年里大家都吃不上啥好东西,就盼着春节期间吃熏鱼!熏鱼嚼着吃,喷香!”王师傅感慨道。

在王师傅家,记者看到,王师傅将买来的青鱼切作数段,用葱、姜、盐、橙子去腥,腌制20分钟。随后不粘锅里放油,8-9成热的时候把鱼放进锅里炸到两边金黄。

香喷喷出锅后的炸鱼再用八角、茴香、葱、姜、老抽、料酒和糖爆香混合成的调料汁烹制,就成了味道鲜美的熏鱼。

王师傅说:“小时候物质匮乏,因此一般是在寒冬腊月放水抓鱼,可以让年夜饭更加丰盛。那时候村里有集体鱼塘,往往会养一些鱼苗,等到年底村民就可以抓阄分鱼,因为鱼儿大小个头不一,为公平起见,采取抓阄的办法,想吃大鱼,或者好鱼,全凭手气,谁要是抢到头号勾,那是可以激动好几天的美事。”

如今,物质条件好了,再看那大盆的熏鱼,香气扑鼻,生活的富足劲儿飘散满屋。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又更近了!

@嘉定小伙伴们,

你们的年俗活动都进行得怎样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