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学生自主开发小软件,老师线上授课录制更方便

两位华理学子自主开发出了一个轻量级视频格式转换小软件!他们用程序抗“疫”的方式,让老师们的课件“瘦身”却不“缩水”。

他们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研究生张巍、2017级本科生陈实同学。

疫情期间,为保证正常教学,不少华理教师开始录制课程视频准备进行线上教学。但课件录制过程中视频默认的1080分辨率太大,修改操作难度较高。

张巍从导师万永菁老师那里得知了目前学校教师录制课件的现状,提出开发轻量级视频格式转换软件的设想,也得到了万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陈实两人主动请缨,一同完成这项工作。

经过不断的测试与修正,2月9日接到任务,2月10号中午,张巍和陈实就提交了最后的版本,用不到24小时高效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张巍和陈实设计出的软件的最大优点就是安装方便、针对性强。

 在这款软件里如要实现将分辨率转换为720P的任务,只需要把49M大小的exe文件和要处理的视频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双击运行软件即可完成转换。而“格式工厂”软件中有众多格式参数、采样率等需要手动调节。

对比已上市的同类型软件,他们设计的软件不仅可以免去老师们到网上寻找和学习使用复杂格式转换软件的烦恼,还排除老师们使用PPT录屏方式制作课程视频的后顾之忧。

张巍同学曾获得数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铜奖、“绿色化学化工”全国二等奖,今年毕业已拿到了网易和华为研发岗位的offer。 

   

 2019年9月,张巍进入网易实习,负责实现游戏中字体的动态效果重现。他坦言,“在工作中用到了深度学习的理论知识。”网易实习和他的研究生课题也是高度相关,在实习之前,张巍就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表了他的小论文——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书法字笔画分割。

  

在此次软件开发中负责做“军师”的陈实曾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ACM-ICPC上海大都会赛铜奖、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 

作为荣获“挑战杯”一等奖队伍中唯一一名大三学生,陈实负责着项目产品向边缘计算设备的移植、调整和优化,以及为项目答辩与展示时所使用的原型设备提供支持和保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