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教育现象随笔:疫期居家表现,家庭教育的“窗口期”

一场不期而遇的超常疫情,自动生成为家庭教育的“窗口期”,是家校合作育人质量的检验器,也是家长育儿能力和教师家教指导能力的大比武。

因疫情时间长,至今已经覆盖了平时近半个学期且还有进一步延长之势,成为“史无前例”没有悬念。此时,全国亿万学生基本都处在同一大环境—-“居家防疫和停课不停学”,但又处于不同的小环境—-“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别之处”,用“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十分贴切。

此时此刻,教育“产品”质量如何,立马见分晓,用“潮水退了谁在裸泳”的比喻也很形象。笔者接触到的案例中,有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放松环境,“睡觉睡到自然醒”“太阳晒破肚皮才起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沉迷手机游戏没商量。家长对此一筹莫展,家庭“内战”不断。极端的案例有,因家长对孩子居家上网课和做作业不认真,不听家长的话,发生亲子冲突,家长绝望之下跳河轻生;也有孩子不愿接受家长教育,争执中“以死相威胁”的事件发生······一个往日温馨的家庭变为了火药味十足的角斗场。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面,我们还看到了不少学生,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学业表现一般,却是“绝境逢生”,以高度自觉和全心投入,让自己平日没能深度阅读的课文和钻研的内容进行了如饥似渴地学习。有的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居家开展有效的家务劳动和线上志愿者活动,亲子活动有声有色,假期生活丰富多彩,通过各种途径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充满了温馨和愉悦。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值高三,在学校举行的线上年级模拟测试中,成绩一下跃升了81名,进入了学校年级前五十名的行列。

其实,孩子的父亲因为老家长辈身体原因,回家探亲,加之疫情不能外出,所以一直在湖北老家陪伴长辈,学生和母亲俩人呆在深圳家中,基本是靠孩子的高度自律学习,独立有效地安排居家生活。前几天,家长应邀通过学校线上家长会上进行经验介绍与分享。

多色调的学生“居家表现”背后,是孩子平时积攒的自律意识和家庭教育的日久结果真实显现。教育本是一个慢生长的过程,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教育有时又是快步健飞,让人甚至会有一种“飞人横空出世”之感。虽然这样的结果不全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但却是在家庭的特定时空中展现的教育现实景象。此情此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疫期居家,也是家长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现实场。曾经在很多家长口中流传的一句俗语“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处不知?”一起经过这个超长的居家期,却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熟悉这个早就发生了变化的“人”。有的是孩子真的变得更加懂事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奇思妙想;也有的是平时看起来很认真的“乖孩子”,其实是“假刻苦”。

面对这些真实的教育现象,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表现,耐心陪伴,主动与教师沟通合作;教师要倾听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分类指导,为孩子个性化教育和成长提供有效方法,让家校合作在非常时期变为“患难之交”。这个举动有无,既是家长育儿能力的“分水岭”,更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检验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张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