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万人同时在线,听复旦“00一代”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昨天(3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践行回信精神,名师助力成长——复旦00一代的战疫故事”线上光华论坛,这次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哔哩哔哩“复旦大学”直播间吸引了68000余人在线同时观看。

直播中,六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复旦学子讲述了他们的战“疫”故事,每位学生代表分享后的“老师加油”环节,邀请到张文宏、苏长和、潘伟杰、周葆华、王志强、刘明波等复旦多学科名师大咖视频连线点评,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加油助力”。

一只口罩背后的故事

“虽然不能像很多优秀党员前辈一样奔赴前线,但能够作为一颗螺丝钉,为上海市的精细化管理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软件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佳兴讲述了自己加入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罗力团队,在16个小时内为上海开发口罩预约配售系统的故事。

整个系统精细到58家配送企业,1100多家药店,6000多个居委的日常口罩配售工作。“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举措,让每一只口罩被高效、公平、有序、平价地配送到需要的居民手中,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我们感到由衷开心。” 

借助“糖心旦”回复心理咨询1400余次

大三学子王瑞琳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借助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糖心旦”朋辈心理互助项目平台,从2月1日开始累计在线服务248小时,回复消息1400余次,为超过100名复旦的小伙伴提供陪伴和倾诉的空间。

除此之外,她还为湖北地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志愿辅导,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他们私人订制的“成长陪伴”计划。她说,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用“心”陪伴更多的人,携手在困难中继续坚持,在挑战中迎接希望。

用数据可视化的报道粉碎谣言

“和身在疫情前线的记者前辈们相比,我觉得我们在后方的数据整理工作并不算什么。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中,我们能发挥学科特长,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已经无比荣幸和满足。”

温瑞琪是新闻学院的大三学生,她和同学们在《数据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授课教师徐笛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抓取1月20日至2月11日期间946条微博信息,并进行编码分析,用数据可视化的报道手段粉碎谣言,提供辨别谣言的有效方法。她说:“从踏入大学校门,我们就开始学习做新闻的意义。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所在。” 

数学建模助力疫情防控

学校第26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数学科学学院大四学生李飞虎的这个假期非常忙碌。他组织起数学学院的“数院大神”学习小组,在线志愿辅导高等数学课程;他还参与了学院导师程晋、陆帅带领的研究项目: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疫情发展,为武汉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他在直播中谈到,李大潜院士曾说过“数学要真正显示出它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应用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他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人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艰深的理论到服务民族复兴的实践应用之间,还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知识、付出更大努力。”

家乡一线防疫 搭建线上法律援助

“怕,确实怕……但我交过入党申请书,看过无数次入党誓词。作为积极分子,应该向党员前辈们看齐,在紧要关头勇敢站出来。”这是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郭天成与好友的聊天对话,也是他寒假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的真情实感。他主动报名家乡一线防疫志愿者,助力家乡取得0病例的成果,也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除了“起而行之”,他也“坐而论道”,与法援社团的伙伴们一起探讨疫情期间的法律问题、编写涉疫情普法推送、搭建“复旦法援”线上法律咨询平台,力争向更广泛的受众讲解法律知识。在直播间里,郭天成也开启了“普法宣传模式”,现场普及了疫情防控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知识,他说道:“法律的强制性是为了更稳定的社会、更幸福的生活。”

递交入党申请书 成为“有困难先上”的人

疫情期间,许多医务人员火线入党、贡献一线,许多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也踊跃递交入党申请书。疫情以来,复旦已有100多名文社理工科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更多的学生表达了入党意愿。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陆佳妮说,听到张文宏老师说“有困难党员先上,很多非党员会看在眼里,整个集体有了勇气做一个事情时,大家就可以把恐惧压制下去”时,内心也产生了想要加入这个优秀组织的强烈愿望,于是毫不犹豫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目前只是一名刚入校半年的学生,但她从服务同学们的网络学习做起,在一点一滴中传承复旦精神,“希望未来也能在关键时刻成为那个‘为社会负重前行的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