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做口罩,时装周“登云”-东方国际将“东方的”变成“国际的”

晨报记者 姜欣愉

过去60多天,我们是一次战役打了五场战役,一刻都停不下来。

东方国际集团“掌门人”童继生说,从初期进口医疗物资、转而自行生产、捐赠、再到如今忙着出口、复工复产,“甚至是同时打两场战役”。

见到童继生时,他刚刚结束一场跟银行的会议,然后快速进入出镜状态,时间一环扣着一环,“无缝衔接”式的忙碌,是童继生近两个月多来的常态。

疫情突发,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大集团,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甚至是一场倒逼自己的过程。

这其中,有打仗一般的紧张,也有创新突破的喜悦;有大企业的担当,也有上海和东方的智慧。

跨界生产助力抗疫

今年春节,大部分工厂都在停工休息,三枪工业城内的车间内却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场面。这家东方国际集团旗下的中华老字号,在疫情期间肩负了一项特殊任务——火速转产口罩。

童继生坦言,目前三枪以生产休闲服饰为主,已经17年没做过口罩了。

上一次做口罩,还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

尽管同属纺织物,但内衣和口罩在生产工艺方面却不尽相同。童继生说,当时车间里连生产口罩的机器都没有。

很快,三枪成立了临时项目组,并从2月6日开始甄选口罩设备生产厂家。

为了与时间赛跑,项目组在确定厂家后的第一时间,便开始同步进行多项工作,他们一边对口罩的净化方案、工艺流程和消毒规模等技术参数进行确认,一边开始设计车间施工图,最终在2月10日凌晨4点完成图纸,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三天。

据了解,三枪第一单口罩就完成了35万只,不少门店营业员主动放弃休假来车间帮忙。

童继生表示,目前三枪的日均口罩产能已经能达到200万片,除了口罩,他们还生产了隔离服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之所以要自己跨界生产,还是因为国内疫情高峰时物资供给跟不上。尽管东方国际集团已经开足马力全球调货,但依然有些杯水车薪。

“我们一开始是发动全球96个点去采购物资,调来了以后来不及送,1月31日的时候还包了一架飞机。”童继生说。

此外,三枪还向奋战在一线的援鄂医疗队捐赠了55万套保暖内衣,约有325吨。童继生说,当时武汉天气一下子转冷,很多医护人员走得匆忙,衣服都没带够,不能让他们在当地还要面对生活必需品缺乏的困难。

三枪所做的一切,只是东方国际集团在抗疫助力方面的一个缩影。

2月时,东松公司在三天内紧急调拨1300台呼吸机和350台心电监护仪发往湖北;3月,东方外贸客户金莱优向湖北宝妈们供应6000箱奶粉;现在,集团旗下小语种志愿者还来到机场,为入境人员检测做好翻译工作。

童继生透露,初步估计,目前集团累计捐赠的医疗物资多达19个品类,货值近5亿元。

时尚创新,从线下到线上

童继生面对镜头进行直播并不是第一次。刚刚过去的上海时装周,走秀、跨界论坛都是通过直播完成的,童继生十分感慨:“这应该是全球史上第一个‘云走秀’时装周。”

这可能在2个月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疫情倒逼他们突破创新。

因为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受到巨大冲击。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全球四大时装周相继选择延期或者取消。这无疑给对标国际的上海时装周带来一道难题:原定于3月24-30日举办的线下走秀,该怎么办?

从本土文化节走向国际,上海时装周经历了18个年头,2019年,这块金字招牌还获得了国家注册品牌商标,无论是在品牌保护还是文化输出方面,都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如若在这样一个提速发展阶段被疫情按下暂停键,那实在可惜。这种情况下,上海时装周与天猫团队合作,计划举办一次云上时装周。

“我们从2月17日开始研究,能不能把时装周从线下搬到线上,从决定到‘登云’就一个月的时间。”

3月24日,是品牌和设计师们的大日子,那一天,上海时装周的开幕秀将首次以直播的形式来呈现。晚上6点,童继生还坐在办公室,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点开手机看直播。幸好,外界对首秀的反馈很不错。数据显示,在当晚3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有250万人次观看,点在数达到15万。在童继生看来,线上走秀有四大优势:即秀即买、旁白解说、及时反馈和走秀数量增加。

“本来线下时装周一个星期可以走80-100场,但这次上海时装周,我们走了150场,差不多翻番了。”

疫情终会结束,但线上走秀的模式会不断完善。童继生说,上海时装周的标杆效应已经显现,接下来很多时装周已经开始效仿,纷纷想把自己的走秀舞台搬到线上。

“之前有人曾经问过我,线上走秀以后会不会变成长期趋势?我说不会只走线上或者只走线下,但一定会加快我们线下时装周与线上时装周的融合。”

全球布局,从上海到国际

“定山—天下大同,国富民安;空舍—仰望星空,神归其舍。”在东方国际集团总部的展示厅内,童继生颇有兴致的介绍起这两套新国服系列。上海设计、东方文化,正成为国际时尚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说到这里,童继生秀起了身上那套西服。他特地展示了衣服上的纽扣:“我们把纽扣叫做辅料,你看我这个纽扣是有设计的,上面还有个字。我今天穿的这件是曾凤飞的牌子,专门做中式男装的一个品牌。”

“欧洲很多大牌,他们的服装上都会有中国元素。我这件衣服,乍看你不会觉得像中山装,但你怎么也不会把他看成是西服,因为它不是传统的中式裁剪,而是立体的裁剪方式。”童继生说,未来的文明一定是东西文明的结合。

实际上,多年以来,东方国际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非洲资源、欧美智力、亚洲制造、东方集成、全球销售”的全球产业链和布局。

东方国际集团在全球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6家海外机构,其中包括4家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40家贸易公司、46家汽车内饰、纺织服装和箱包制造工厂。

2019年,东方国际集团旗下的三枪登上了纽约时装周的舞台,这也是中国贴身衣物品牌首次走出国门。上海的老字号,在国外变成了一种潮牌。

据了解,目前三枪通过跨境电商和在当地开实体店的方式,出口至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还会根据当地居民的体型和审美喜好,进行版型上的修改。

东方的,就是国际的。尽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但童继生说,全球化可能会换一种方式发展,让国家与国家之间,融合地更为密切。“以前我们对全球化的认知可能比较单一,认为走出国门就是全球化,但疫情之后,将会进入双边,甚至多边国际化。”

这一切,正如同东方国际集团的名字那样,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源自东方,但真正依托服装载体走向国际的,则是文化与文明。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