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街道丨“36计”化解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最后100米”难题

对于上海这个超大型城市来说,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堵点,需要动足脑筋。在万里,沿街商铺也曾垃圾混投、混放,商铺门口成为垃圾分类“最后100米”的治理难点。为做好这一工作,门责制、告示书、笑脸标识、上门收运等“精囊妙计”齐上阵,以更多做法的试炼为这一工作注入动力、提供支持。

笑脸哭脸 垃圾分类也能量化分级管理

近期,结合“门责制”,万里街道为辖区所有沿街商铺制作张贴了门责和垃圾分类告知公示牌,包含收集地点和时间,责任单位等信息。同时,广泛应用于餐饮服务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被运用在了垃圾分类工作上,对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上墙公示,根据宣传标识、容器设置、混装混投等方面是否达标,评定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相应的笑脸或者哭脸会同步贴在商铺门口的公示牌上,笑脸哭脸,一目了然。

绿色笑脸代表良好,各方面达标;黄色平脸代表一般,现场检查到的问题可即知即改;红色哭脸代表较差,需要整改,由监督执法部门开具整改通知单落实措施,对仍未通过的予以执法处理。此举不但降低了日常巡查频次,减少对商户的干扰,对不合格商户予以重点关注,还促进了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环节的互相监督。

上门收运 定时定点形成机制成效明显

街道绿容所和普环公司共同制定收集路线,每天上、下午两次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投放时间段内,商家们把已分好的干湿垃圾拿出来,经垃圾清运人员检查后,分别倒入车上的干湿垃圾桶,这一上门收运系统有效化解了垃圾满溢、混投、混放等现象。

自上门分类收集工作全面落实以来,日均收集干垃圾4车,湿垃圾4桶,商铺门口垃圾乱堆放的情况日渐消失,沿街小包垃圾反复产生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清扫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道路环境整体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宣教为主,指导服务与执法监管两手抓

新增沿街商铺测评环节,对辖区内近500家沿街商铺发放宣传海报、指引标识。在以路段建立的微信群里,向商铺经营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宣传氛围。同时,绿容、城管在网格日常巡查中加强力度,对有的商铺存在的垃圾不分类、分类不准确的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指导。

依托网格片区联勤联动机制,万里街道主动将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前置,加强街面的日常巡查,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不断巩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提升商户的源头分类实效,做到执法力量到位、督促引导到位,真正把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万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