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智能城市发展?多位国际大咖在线分享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城市中,每天都有巨大的人流、车流、信息流,在给城市治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国际智能城市峰会在世博中心举行,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城市的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通过连线或者现场的形式,分享了智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经验。

智能城市应以市民为中心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照顾好老年人是新加坡的头等大事。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理事、ADDO AI 首席执行官阿伊莎·卡纳(Ayesha Khanna)介绍说,新加坡正在铺开智能家居系统,几乎所有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建的房子里,都在铺设智能家居系统,使房屋对老年人更友好。比如老人摔倒了,地毯上的传感器就会“知晓”,然后智能家居系统就会自动给老人的女儿或医生打电话等。

但她表示:

只做这些还不够,我们应该从面临的挑战出发,从老百姓的角度,设计智能城市的解决方案。如我们需要在设计环境时确保老人不感到孤单。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预防事故,在新加坡老年人往往是车祸中受伤人数最多的群体。新加坡正在投资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人工智能来优化交通与安全。现在也在搞空中出租车的测试飞行。去年10月22日,德国一家公司在新加坡完成了第一次飞行出租车的空中出行。”

智能城市不仅要强化基础建设,更要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保障。阿伊莎·卡纳介绍:“在新加坡,有一项实验计划叫‘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这个生命时刻计划的概念是一位人工智能助理,它能理解各项可以为你所用的政府服务,在你的一生中不断地帮助你。比如结婚、买房、组建家庭,或者你变老了,这位人工智能助理机器人就会告诉你,有哪些政府补贴可以用,你应该赶紧申请;政府有这项津贴;别忘了填这张表,它很像你的私人助理。”

阿伊莎·卡纳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座充满欢乐、意义、经济增长迅猛的城市,其推动力在于技术。在发展的同时,政府应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符合伦理道德,确保公民的数据隐私,必须让智能城市以市民为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测试、必须和市民沟通、必须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和他们关心的重点,不能把技术强加于人。”

需建设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城市

会上,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主席 Michael Batty远程进行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的分享。

智能城市将如何发展?我们将何去何从?Michael Batty表示:

城市是非常复杂的整体,人工智能帮助实现城市中一些常见功能的自动化,使我们能够关注到一些更智能的,与人类更加相关的智能的功能,这对城市规划设计很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用人工智能来开创新城市,但我们并没有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发明创造。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取代人类自身的规划设计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对自然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在城市中嵌入了传感器,但它们并没有改变任何我们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仍然面临挑战,需要建设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城市,希望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帮助我们。”

《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发布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在今天的峰会上,《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2020版也正式发布。最终评估结果显示,上海、纽约、首尔、北京、芝加哥、贵阳、深圳、广州、洛杉矶和巴黎位居前十。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丁波涛介绍说:“上海的排名是遥遥领先的,但是我们看上海的排名也很有意思,它两个指标特别突出,一个是用户参与,一个是基础保障,分别排第一名和第三名,相对而言开放质量和价值释放的排名并不那么靠前。我们后来研究觉得这是中外之间的区别,西方国家开放的力度很大,开放数据很多,但是相关配套服务弱一点。中国的城市可能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策略,尽管我们开放的门不那么大,但是开放出来的东西相关配套服务、一些互动、平台建立的比较好。”

未来全球各个城市如何推动数据开放?丁波涛表示:“我们也有一些建议:一是政策法规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第二,建议探索实行一些数据付费开放的政策,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大多数数据仍然是免费开放的,当然免费开放有好处,但是免费开放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第三,建议以需求为导向,营造多方参与的生态圈,尤其是能够挖掘一些社会需求大,社会影响力大的数据开放领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政府部门参与这个数据开放;第四,加强对数据开放在政治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关注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