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效沟通者

樊登

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沟通的目的是尊重与合作,而非输赢。作为中央电视台前主持人、樊登读书App“言值”担当,樊登在本书中提炼出沟通的两大原理,梳理了沟通的10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提升沟通力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的两大亮点:一是知识结构化,多学科支撑,层层探明沟通机理,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内容场景化,覆盖了90%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同名课程451万播放量,一批一批的学员在学习了“可复制的沟通力”课程后,从没有信心、害羞、张口结舌,到侃侃而谈、平和自在、换位思考。

[著者简介]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

曾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实话实说》《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等节目。2013年从北京交通大学辞去教职,创办“樊登读书会”;2018年,“樊登读书会”正式更名为“樊登读书”,至今已影响超过4000万用户。

横跨传媒界、学术界和培训界,国内领导力和沟通力领域专家,传授“可复制系列”核心课程。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有一天我的同学气哼哼地回到宿舍,委屈地要哭。大家问怎么了?他说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的补考,开学教务处说他没参加考试,没成绩,拿不到学分。没有学分就可能拿不到毕业证!我问他到底有没有参加考试呢?他说当然参加了!但是教务处说没有我的试卷,没试卷就是没有参加考试。他气的涨红了脸。我说:走,我跟你去解决。

到了教务处,我说:“老师您好,我们班这位同学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程的补考,但是现在没有成绩……”教务处的老师说:“哦,这个事我们知道。他没参加考试,所以没成绩。”我说:“没有试卷不能代表一定没参加考试,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老师说:“考了怎么会没成绩?试卷又不会丢?”我对同学说:“你说说看,补考的时候身边坐着哪些人?”他报出一串名字。我又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是咱们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您对学生应该有基本的信任。能否联系一下这门课的老师,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老师被说动了,打电话联系任课老师。

那位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们又坚持让老师来教务处查试卷。最终,发现同学的卷子被夹在中间漏批改了。结束后教务处的老师问我“你是你们班长吗?为什么这么热心?”我说:“我不是班长,我只是觉得应该好好沟通一下。”

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想要做些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就一定要与人合作。合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沟通了。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人认为已经沟通过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折磨人,而是沟通障碍折磨人。如果一个人淳朴地未经任何训练,他的语言一定是直接的,自我立场的。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容易恐惧,容易焦虑,容易防备。凭本能沟通很容易伤害对方,或者让人认为自私,没修养,火药味弄。你只要想想很多家长在家里怎么跟孩子说话就能理解了。口无遮拦,没有顾忌,兴致所至,破口就骂。这就是原生态的沟通方式。

孔夫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原始的贪婪和恐惧,学会站在别人的鞋子里理解这个世界。这才是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人总结了大量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究竟能不能复制呢?我的实践经验是认为可以的。很多人说“我嘴笨,天生的。”能说话能表达就已经天生会沟通了。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于是我们就办了很多期“可复制沟通力”的训练营。我们能看到一批一批的学员从没有信心,害羞,张口结舌,到侃侃而谈,平和自在,换位思考。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是可以总结提炼的,有的甚至像公式,只要你套用,就能达到80分。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沟通能力都能达到80分,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高很多!你的事业、家庭和认知水平都会因沟通能力的提升而受益。

高效沟通意味着信息的准确传递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中,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中”。

正好的沟通的关键在于怎样在对方面前恰当地表达自己。有人可能觉得这很容易:“不就是把自己要说的话说清楚吗?”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要知道,沟通是双向的,你不仅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还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情绪和反应,并能够接收到对方反应中的有效信息,继而做出更加合适、有效的反馈。

有些人说话喜欢绕弯子、暗示,要么就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因为有时“委婉”或“含蓄”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行,但我不建议你在沟通中经常运用这种方式。对方不是你肚中的蛔虫,不可能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按你期望的那样去理解,一旦理解错了,就可能导致沟通失败。

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临下班时,忽然来了个着急的活儿,领导要安排一个员工加班,然而大家内心是都不愿意加班的。大部分领导会这么认为,如果员工同意加班,就是沟通成功、有效;相反,如果员工不同意加班,就是无效沟通或沟通失败。

我们常以沟通结果来判断沟通的效果,而对于沟通的氛围、过程和其他衍生状态都不重视,只关注显而易见的“口服”,而不关注对方有没有“心服”。如果员工带着心里不服气的状态去加班,很可能会在工作中造成不该有的内耗,或者对工作应付了事,不愿意认真完成。

所以在沟通中,仅仅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比有效沟通效果更高的沟通标准,就是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有效沟通只是通过沟通行为让对方去执行和完成任务,高效沟通才是我们在沟通时要达到的目标。

让每个人都成为沟通高手的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者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可见,沟通力是多么重要。

沟通的目的是尊重与合作,而非输赢。作为中央电视台前主持人、樊登读书“言值”担当,樊登在新书《可复制的沟通力》中提炼出沟通的两大原理,梳理了沟通的10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提升沟通力的方法与技巧。

绝大多数在行业中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依靠自己与众不同的交际和沟通能力,获得上级的认可与信任,得到下属的支持与爱戴。所以沟通大师卡内基说:“现在的成功人士,有80%以上是靠沟通力打天下的。”

沟通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只要你学会了相应的技巧并勤加练习,沟通力一定可以成为你职场立足和晋升的最大武器。

潜意识与沟通

我特别喜欢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的一句话:“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人类的思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意识,另一部分为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意识强大得多,所以要激发潜能,就需要运用潜意识。

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在哪里呢?

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叫作大脑皮层,它是帮助我们学习各种知识的部位;大脑皮层中还包含一个东西,叫作基底核;大脑皮层的前面部分为大脑前庭,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部位,负责人类的逻辑、语言以及丰富情感的发展。比如当一个孩童学系鞋带时,通过观察发现他的大脑皮层是亮的,这表明他正在通过大脑皮层努力地学习;但当一个成年人系鞋带时,他的大脑皮层就不会亮,为什么?因为系鞋带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件无须再动脑、随手就能完成的动作。如果让你用语言把系鞋带的动作描述出来,可能很为难你;但用手去做时,你会立刻完成。此时起作用的就是基底核,因为当你完全掌握一项技能或习惯了一件事后,这个意识就会进入你的大脑基底核中,成为你的潜意识,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节省能量,让你无须再通过学习和思考就能完成某件事。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还没完全学会开车或刚刚拿到驾驶证,你会发现开车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如果你完全掌握了这种技能,你几乎无须动脑就能轻松驾车,因为这个技能已进入你的大脑基底核之中。

再回到沟通这件事上,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感到深深的恐惧呢?与开车同样的道理,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时候,也就是周围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与我们的预想完全不同的时候。实际上这种恐惧一直都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这些潜意识可能来自我们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对于童年时的每个人来说,如果父母告诉我们,他们不爱我们、不要我们了,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死亡。对于一个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原始生命来说,这是件非常令人恐惧的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学会自立、学会掌控局面,这种恐惧才逐

渐被弱化或隐藏起来。然而一旦外界出现我们不能把控的局面,这种恐惧就会从潜意识中被激发出来,从而控制你的行为。

所以,在与人沟通之前,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探寻自己内心对于恐惧的反应,这样才能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把别人与自己的合作看得那么重要。

肯定有很多人都因为不懂沟通摔过跟头,无论是工作中面对领导、同事,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家人、朋友,都可能因为不会说话或者说错话造成误解甚至冲突。在现代快节奏的职场中,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具有出色的沟通力,将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

职场没有白走的路,但确实有很多弯路。不是每一个坑,你都必须亲自踩过,提前学习那些牛人、前辈的经验,少走弯路,本身就是一条捷径。

继百万册畅销书《可复制的领导力》之后,“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推出了这套系列图书的第二本《可复制的沟通力》。在这本书中,樊登提出“沟通的技巧和其他各种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也是可以学会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技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沟通高手,靠说话赚到钱。

(以上内容摘自该书,本报有所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