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楼市价值总评榜之城市更新系列报道一-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城市活力

文 孙鑫 王琪莹

日前,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的2020年上海楼市价值总评榜如火如荼展开,本期开始,我们将围绕城市更新做诸多探讨和关注,本期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特点在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当代文化的重塑。一方面,它是对城市文化活力表达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特色的塑造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该类型深度探讨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有机延续,积极探索“价值保护与功能更新”有机统一、协同发展的更新方式。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朱兆荣表示,对历史文化街区而言,通过活化改造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既为历史建筑重焕光彩,亦令更多人沉浸其中,形成互动,肩负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等重任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为城市新一轮发展构建新的活力之源。

商业复合型

重构城市传统商业街巷肌理

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以商业或旅游作为主要功能的商业复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人流密度高、公共开放性强的特征。其业态功能是游客占比较高,商业零售及酒店设施丰富,此外,也有少部分的居住功能。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缺乏新的商业内容激发,其商业价值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活力不在。作为商业复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上海市南京东路179号街坊更新提供了此类街区更新的新思路。

179号街坊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与外滩风貌区的核心位置及过度节点地段,是旧上海重要的金融机构和商业的密集区。随着南京东路商业氛围的不断发展,179号街坊难以再充分发挥其区位价值优势。平衡保护价值与商业价值是179号街坊更新的主要目标。街区环境和整体风貌的保护及启动保留建筑的再利用又是更新中的难点和重点。为此,179号街坊首先重构了城市传统商业街巷肌理。恢复了沙市一路、沙市二路两条十字交叉的历史街道,作为公共步行街道向公众开放,同时,这两条新增的商业动线连接了南京东路步行街与地块内部街巷,为商业人流及活动向街坊内部渗透创造了条件。

此外,为了新增街巷空间更加宜人且充满活力,设计大胆为其加盖了举行的十字花街玻璃顶盖,创造了商业空间的戏剧性表达。又因为179号街坊中多栋历史建筑层高不一致,无法形成连续的商业动线,设计以实施严格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为基准,设置统一的标高,满足了未来商业的功能流线的整体性诉求。此外,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停车空间严重不足的现状,179号街坊通过逆作法加建四层地下空间,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大胆尝试。

产业复合型

从封闭转开放提升城市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包含居住生活功能,同时还包括零星的产业园区及工艺遗产建筑,在城市的发展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交织,也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工业遗产价值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更新前充分评估其历史文化及技术价值,形成合理的留改拆方案是此类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环节,上生·新所便是此类更新实践代表。

上生·新所位于愚园路、衡山-复兴和新华路三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中间地域。由美国侨民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下称上生所)重新利用。基地内包含孙科别墅、哥伦比亚总会等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及工业建筑等。2016年底,上生所整体迁址,经过不到两年的改造,封闭的科研工业园区转型为开放的商业、文化、办公功能符合园区,并更名为“上生·新所”。自2018年开放以来,迅速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圣地,在此现象的背后,是其独特的历史街区更新过程和路径。

事实上,上生·新所的出现得益于2015年《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的出台,上升新所在更新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城市更新的利好政策:一是为周边居民提供全年、全天候的公共开放空间;二是在新建建筑内增设公共服务设施;三是通过更新评估增加了特色历史保护建筑、保留建筑。可以说,上生·新所是产业型历史街区更新一个缩影,与其他类型历史街区相比,这一类街区具有更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从封闭的厂区转化为开发的城市街区,从生产性功能转化为生活功能,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活力。

居住复合型

留存城市里弄空间肌理

居住复合型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街区相当普遍的一种类型,相较其他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居住型街区更新除了要注重传统民居肌理和带生活空间等形式上的保留与保护,更具广泛的社会属性,关注长期居住的居民及其生活方式、邻里交往等要素。

作为上海成片保护改造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试点项目之一,建业里的改造为上海里弄保护更新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模式,其更新的首要原则是保留里弄特殊的肌理和文脉,避免在大拆大建中丧失城市的标志性记忆。因此,建业里根据建筑的不同状态采用了不同的处理策略,完整地保护了石库门里弄的片区肌理。据了解,为了重新利用这片传统民居,西弄通过移除芜杂的搭建、恢复前天井等方式,更新为酒店式服务公寓;复建的东、中弄临界排屋开设零售业商业和餐厅,底部局部作为酒店式公寓的接待门厅和社区办公,其他栋保持住宅功能。在风貌恢复方面,建筑材料尽可能使用传统建材,对一些重要部位的装饰构件测绘复原,对原有的一些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再利用。在东、中弄采用陶土砖替代已禁止使用的粘土砖,在西弄清洗修复原有粘土砖,尽可能恢复上世纪30年代建成时的历史风貌。

除建业里外,因更新目标、城市区位等不同,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更新模式也各有特色。如新天地通过保留里弄空间格局,将石库门里弄改造为高端商业区;田子坊则保留部分原著居民,由知名艺术家入驻艺术作坊,居民以住宅上住下租,政府参与开发“社会介入式”活化模式。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孙鑫/王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