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12年学徒的他,两度参加“神秘小组”,抢救多件国宝

当代著名古书画鉴定家,大多是出身于收藏世家、书香门第或富商豪门,然而,有一位中国古书画鉴定大家却是出身于寒门的农家子弟,在琉璃厂当学徒12年,居然能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又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成为一代古书画鉴定大家,还两度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神秘小组”——古代书画鉴定组,过目文物6万多件,抢救出多件国宝,辨析出无数伪作。他的名字叫刘九庵。

刘九庵先生(1915-1999),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当代著名中国古书画鉴定家。曾任国家历史文物咨议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是我国文物博物馆界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刘九庵先生

413日,《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在静心斋举办了“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为我们还原了鉴定大师的刻苦治学之路。

刘九庵1915年出生于河北农村,他家境贫寒,3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8岁起在村里小学学习国文常识。他二叔在北京琉璃厂工作,每逢回家讲起的书画掌故和传奇故事,都让刘九庵听得津津有味。

14岁时,刘九庵经人介绍进了琉璃厂一家字画店当学徒,几乎三年没有尝过坐的滋味。但他勤奋好学,处处留心,店里文物进出,他都认真听别人讲解,学习辨析真伪,还时常向店里老员工请教,边问边学。晚上等别人都睡了,他才在煤油灯上罩上纸罩,悄悄做笔记。被经理看到,还少不了挨一顿训斥。


■“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现场


26岁时,刘九庵虽然手中只有十几块钱,但还是靠着行里的规矩,凭着“诚信”两字,代销各家字画店的滞销字画谋生。当时跟他住在一块儿底层谋生的几个书画个体户,每周都要聚会两三次,共同探讨遇到的疑难,相互观摩手上的字画,还向藏家借来字画办展。生活清苦,刘九庵却毫无怨言,反而是眼力大有长进。

1956年,刘九庵由张衍、陈半丁介绍,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此有机会过目各类典藏,鉴定水平如虎添翼。之后,他与徐邦达、朱家溍等人一起,开创并奠定了故宫书画鉴定和科学研究的学术基础。

1962年至1964年,刘九庵和张珩、谢稚柳三位先生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机构所藏书画鉴定,他们跨越多个省份,鉴定书画1万件,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情谊。


■(左起)张珩、谢稚柳、刘九庵1960年代在广东

■刘九庵先生在鉴定途中

1983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由刘九庵和谢稚柳、启功、徐邦达、谢辰生、杨仁恺、傅熹年七位先生领衔,历时8年,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对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进而编著了一部24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涵盖了国内博物馆现存古代书画作品,大大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称得上是一部“当代石渠宝笈”。

最让刘九庵一战成名的当属“祝允明书法伪作案”。1964年,刘九庵第一次参加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他们在天津历史博物馆见到一幅书法,还没有展开到结尾时,大家都说这是祝允明草书无疑,结果看到署名都傻眼了,原来是祝允明外孙吴应卯写的。当时大家都说,这人要是伪书祝允明,大概无人能识破。


■古代书画鉴定组的工作照

以刘九庵勤于记录的好习惯,他自然记录在册。等到20多年后再次参加书画鉴定组赴天津,刘九庵要求再看吴应卯草书,仔细审辨,终于顿悟祝允明、吴应卯的书法区别,由此辨别出一批祝允明书法伪作,并且指出,这些是由吴应卯和文徵明五世孙文葆光所作。而这批作品,从明代直到民国时期,都被文人学者认为是祝允明书法的一种典型。真相由此大白,刘九庵先生也实现了中国书画鉴定的一大突破。

刘九庵先生从已经被划为非文物的字画中,发现了宋人《柳荫群盲图》、元颜辉《山水》轴、元赵孟頫《行书五言诗》轴等国家一级文物,为国家挽救了珍贵文物,避免了重大损失。


■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笔记原件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和文献展是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活动以出版为契机,通过300万字的笔记,真实还原出一代古书画鉴定大师“养成记”。在展览空间内,展出刘九庵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房用具,还原他书房的陈设旧貌,通过追寻老一辈故宫人的生活、工作足迹,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