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合伙人季刚:国际合作与教育科技成高等教育新兴热门赛道

21世纪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备受各方关注,高等教育对于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教育行业发展与师生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高校正通过校企合作以及数字化革新等手段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新尝试、新探索,教学模式不断更新,高等教育正向迈进新阶段。11月8日,毕马威中国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发布《机遇之窗:解码中国高等教育产业未来蓝图》,对全球及中国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高等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现状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教育科技的具体发展方向,旨在助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升级提供启示和借鉴。

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合伙人季刚表示,教育行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国际合作与教育科技成为高等教育产业的新兴热门赛道,因此毕马威中国对国际教育和教育科技开展了专项研究,分别形成了两个篇章。“在国际教育层面,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性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各高校需要通过搭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平台、促进中外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与要素创新等途径,开创更宽领域及更高质量的教育国际交流。”他说,在教育科技层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地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为何选在进博会上发布?季刚介绍,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次报告也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篇章来讨论国际高等教育,主要是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与进博会的主题十分契合。本次毕马威在进博会发布这份报告希望能借助进博会的平台与教育界人士共同讨论高等教育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助力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到2023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数从1765万人递减到902万人。出生人数的持续减少,使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也将同步呈现下降趋势。面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产业必须未雨绸缪,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并根据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供需关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对此,多家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开设更多与养老相关的专业,旨在培养养老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季刚认为,在数字化和新兴职业的变化下,求职市场供需错位的情况仍会存在,受工作需要影响,学习新技能、技能升级和职业培训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未来科技将持续拓宽其在教育领域的效能边界,成为引领高等教育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顶层规划,在此背景下,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育范式即将迎来深刻变革。

投融资方面,受教育市场趋于饱和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教育科技投融资市场逐渐步入理性调整。根据CV Source数据,2019到2023年,中国教育科技融资共841起,公开披露融资规模为945亿元。2023年中国教育科技融资仅51起,较2022年同期下降40.7%;公开披露融资金额则下降37.6%至28.4亿元,资本市场对教育行业的投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但科技仍然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投融资的重要支撑。

季刚分析,AI教育与教育SaaS赛道持续火热,VR/AR与3D打印教育市场成新焦点。AI教育与教育SaaS一直是教育科技投融资的热门领域,多年来持续占据教育科技赛道投资半壁江山。人工智能与软件应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进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此外,近两年来3D打印和虚拟现实的融资数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

展望未来,报告预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将涉及数字技术应用、国际化竞争、综合改革等多个方面,首先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其次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竞争性和影响力将进步提升,各高校通过搭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平台、开创更宽领域及更高质量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后是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