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奶茶“火出圈”,非遗文创引关注,内蒙古展馆将成常设展馆丨进博随申Hi

“以前进博会结束后,我们展馆就撤馆了。本届内蒙古展馆将成为常设展馆。”11月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8米层中央步道的内蒙古展馆,一名工作人员对晨报记者说。

从6天的精彩到365天的常态,借助国家会展中心全年的专业展览,展馆将成为宣传推介内蒙古的重要窗口,还能顺势实现“展品变商品”。

含着棒棒糖听歌,文创产品用上小小黑科技

来内蒙古展馆,看什么?买什么?靠近展馆入口的展台,来自呼和浩特的展商向记者展示融合新创意的各种文创产品,特别是一款“能听歌的棒棒糖”。白色心形棒棒糖看似寻常,糖柄上却有一个开关。拆开包装,将棒棒糖含入嘴中,一阵音乐就从口中传入耳畔。展商介绍,它利用的是声音的骨传导原理。把棒棒糖贴在耳畔,同样能听见乐曲,效果和戴耳机差不多,不会影响到他人。

◾能听歌的棒棒糖

除此之外,展台上还有金灿灿的马头琴摆件,底部有U盘芯片,让摆件兼具U盘功能。又如文创主题的笔记本,本子上设置了一处“机关”,插上了U盘芯片。“带上这个本子,手写记录、电脑录入两不误。”

非遗展区,乌拉特刺绣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巴彦淖尔市非遗项目乌拉特刺绣传承人娜仁高娃介绍说,乌拉特刺绣是蒙古族民间手工艺,是一项集绘画、裁剪纸样、手工捻线、绣制等工艺为一体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现场展示的蒙古族刺绣作品“艺韵乌拉特-蝶恋花”系列今年9月在欧洲展出,受到高度评价。

羊绒展柜前,来自鄂尔多斯市一家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马艳,为记者介绍羊绒大衣、羊绒衫、羊绒围巾……她告诉记者,一些客人除了购买,还想找公司定做成衣。“进博会的平台很大,在这里,我们扩大了内蒙古羊绒的影响力。”

烧麦、奶茶、羊杂……统统“火出圈”

麦饭石展台前,通辽市农推官王晓红三度参加进博会,正在介绍麦饭石制作的杯、碗、锅具……在通辽的奈曼旗山嘴村境内,蕴藏着丰富的中华麦饭石资源,是中华麦饭石之乡,王晓红的创业之路也是从这里起步的。

到了饭点时分,王晓红现场用麦饭石锅涮科尔沁牛肉片,引来众多观众排队品尝。科尔沁牛源于引进的西门塔尔牛与本土蒙古牛等品种杂交,膘情较好、生长期短、出肉率高、肉质细嫩,是通辽人餐桌上的美食。

同样“火出圈”的内蒙古美食,还有烧麦、羊杂碎、奶茶。近日,在外界的持续关注下,内蒙古烧麦频频登上热搜。这种烧麦和上海人常吃的烧麦截然不同,里面包的不是糯米,是羊肉。烧麦的特点是,皮薄,肉特别有嚼头,汤汁有香气。

制作烧麦的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小梁说,在呼和浩特,烧麦早年是茶馆茶点的一种附代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成为日常点心。此前还有外媒记者到呼和浩特学习制作烧麦技术。

◾内蒙古烧麦冲上热搜(微博截图)

内蒙古奶茶的传统口味是咸奶茶,江浙沪很少有人品尝过。小梁说,为了适应大家的口味,此次进行了味道的改良,得到中外食客好评。至于羊杂碎,销售量也出乎他们的意料,一天就能卖10来锅。

记者了解到,此次的展馆是内蒙古历届参展以来面积最大的,近900平方米,内蒙古自治区组织50余家企业参展,重点展示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产品模型、应用场景和非遗文创产品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