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艺术家们都在做什么?

自从贝浩登、里森以及阿尔敏·莱希等国际知名画廊相继入驻虎丘路27号琥珀大楼,这条略显清冷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

国际画廊在这里逐渐成群,新展开幕时间保持在同一频率,这个重要的艺术坐标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影响力,向外的辐射。对于很多人而言,定期来这里逛展览,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当临近撤展期,大家便开始期待新一期的展览。

这样的“琥珀之约”,可以被看作是上海正成为亚洲艺术重镇的一种讯号。

9月,三大画廊新展齐聚, 当“困”变成了一种常态,时间近乎静止,终究是美拨动了多数人的心弦。自然的姿态,存在的本质以及细碎生活中的隐喻让我们在俯仰呼吸间明白“美是对生命以及我们蜉蝣般存在的认知。”

  

🏠 贝浩登 PERROTIN

🎨「施与受」SENDING AND RECEIVING

👨‍  马修·罗奈 Matthew Ronay

 每一个细节都藏有一个世界。

此次展览是纽约艺术家马修·罗奈首度登陆贝浩登位于上海的空间。

八件由多色椴木制作的全新雕塑构成了展览主体,马修·罗奈精心雕刻每一件作品,并为其覆以磷光性的色泽。

这些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现象学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其创作结果均源自罗奈与其潜意识的互动,观感丰富,体现着艺术家对于抽象艺术和人类仪式习俗的回应,以及对于人体与其他有机形态之间结构关系的兴趣。

“施与受”中,每一件雕塑都交换着某种相互对立的形式。作品或光滑或凹凸不平、或毛茸或整饬有序、或向内挤压或膨胀隆起。在精心设计安排并 按照比例组织的队列中,形式相遇,在聚集与分散的对抗冲突中凝结。它们发出呼唤和回应,当身体的附器开始生长,那些张开的孔口开始缩小。 蓝色以不同的色调存在,于各个雕塑间蜿蜒而过,并最终在展览充当“发 电站”的作品《珍珠》(The Pearl,2020)上稍作偏离。

珍珠 The Pearl, 2020. 椴木,染料,植绒,塑料,钢  50.8 × 67.3 × 23.5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珍珠》以绿松石色的关键构件展开,向两侧延伸出红色的皱褶。跳动的核心连接着三根长长的管道,似乎是在将数据或能量传递至空间内的其他作品身上。

珍珠  (局部)

每个参观者都与作品离得很近,近到看清作品上每一个毛孔,感受到“脉搏”的跳动,罗奈的作品仿佛是一种生命有机体,在空间内肆意生长,没有人能说得清它究竟是什么,因为它的每一刻形态都不尽相同。

八重奏,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棉花. 61.6 × 106.7 × 40.6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此次展出的新作显露出罗奈对于植物与水生生物的迷恋。这些雕塑虽然在本质上是抽象的,但却往往使人联想到再生产与退化降解的现象。

赠与取(局部),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 90.8 × 185.4 × 39.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大型景观雕塑《赠与取》(Sending and Taking,2020)构建了展览的高潮,蓝色的触角、卵形的结块、导管与淡紫色的薄片在作品中营造出梯度的变化,仿佛形成了一支游行的队列。这件作品鼓励观众进行即时审视;由于雕塑的每个元素和子单元都与其对立面松散地联结,因此作品似乎处于干预或行动的临界点上,并最终为整个空间定下基调。

展览时间:9.11-10.31 2020

 

🏠 里森画廊 Lisson Gallery

🎨「时间于此」As Time Stood Still

👩施拉泽·赫什阿里 Shirazeh Houshiary 

从呼吸和水中,创造出一个宇宙。

施拉泽·赫什阿里在上海空间的首次个展「时间于此」,灵感来源于艺术家隔离期间在英国的经历。

赫什阿里说道:“随着居家令的持续,我并未因任何事件涣散精力,从工作室窗外的树林中得到慰藉。在那里,构成宇宙过程的所有关系与思绪无处不在,并提醒着我人类的短视。”

展览「时间于此」亲密而富有哲学性,深刻探讨了有关感知、想象力,以及美的根本力量等问题。

正如艺术家所说的那样:“隔离期间,当时间近乎静止,当死亡充斥周围,是美拨动了多数人的心弦。自然之美,是和轻拂下树叶的微微颤动,美是对生命以及我们蜉蝣般存在的认知。”

2018年赫什阿里考察了“丝绸之路”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佛窟。

在这次旅行中,赫什阿里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与艺术家喻红进行了对话,对敦煌佛窟作为艺术和宗教场所的历史、“丝绸之路”的意义以及赫什阿里幼年时期对该地故事的浓厚兴趣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

雕塑新作《二重奏》被牢牢固定在展厅的白墙上,红色和深蓝色丝前后飘扬,把观众拉至跟前,流畅的线条与轻盈的姿态被固定下来,勾连起千年岁月。

二重奏 2020 铸铝、颜料 
112.8 x 130 x 40 cm
44 3/8 x 51 1/8 x 15 3/4 i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里森

赫什阿里在谈及这些作品中交织的“丝带”说,它们穿越千里之外,与敦煌莫高窟(480至1250) 中发现的那些描绘风神、星神,以及飞天仙女或空中天体的壁画有共通之处。

在五幅强有力的新画作——《波涛》、《寓言》、《思绪与物质》、《喀迈拉》和《大图景》中,赫什阿里表述了我们周遭氛围的瞬息性,标记与稍纵即逝的图案相叠加,彼此舞蹈和交织在一起。

“我正在尝试以连续动作而非静态固体的形式来捕捉动态。光线与透明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物质在此间变成了物质的隐形。”

波涛2020 铝板 黑色Aquacryl颜料覆色粉、铅笔
30 x 30 x 4 cm
11 3/4 x 11 3/4 x 1 1/2 i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里森

早在80年代开始赫什阿里便以雕塑家的身份获得瞩目,此后她的实践逐步横跨绘画、装置、建筑、电影等多种媒介。

面纱、薄膜、迷雾构成了她作品的主要元素,希望以此对各种不同的感知模式进行视觉化的表现,在吸收科学、宇宙学为灵感的同时,也融入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当代物理学和诗歌等广泛元素。

Dianad’Arenberg在《Ocula》中曾这样形容她“从呼吸和水中,赫什阿里创造出一个宇宙。形状在其中不断去物质化及物质化,带着彩色和重复形式的面纱出现。”

寓言2020 铝板布面  黑色Aquacryl颜料覆色粉、铅笔
120 x 120 x 5.5 cm
47 1/8 x 47 1/8 x 2 1/8 i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里森

「时间于此」无疑是对人类当前生存状态的切时反思,以独到的视角,对这一全球转型期提出了看法。展览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引人观察因疫病大流行而生发的一切:对周遭自然环境的感激与敬畏。

面纱之下,时间于此,这个伊朗艺术家努力捕捉自己的呼吸,试图超越名字、国籍和文化,寻找自我存在的本质。

展览时间:9.12-10.24 2020

🏠 阿尔敏·莱希 ALMINE RECH

🎨「隐喻现实」Metaphorical Reality

👨蔡泽滨/高露迪/胡子/王墒/张如怡

你看见的未必是你看见的。

我们不仅仅将隐喻当作为一种修辞,它也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及事物的一种机制。它反映在日常生活,并融入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中。隐喻深深地内化,隐藏于我们的思维结构之中,也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知行、感悟、创造。

阿尔敏·莱希的中国新锐艺术家群展「隐喻现实」由张如怡根据画廊空间现场全新创作的装置展开,作品围绕自我意识、物理空间、日常体察之间的隐秘关系而发散,以秩序美学的关系语言,在空间与物体之间,寻求人与现实、自然与工业景观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张如怡《暗色之物-7》2019
混凝土、碎石、木板、木条
40 x 30 x 72 cm
15 3/4 x 11 3/4 x 28 3/8 in

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之一《暗色之物-7》(2019)源自其对“后城市”等概念的探索与实践的系列作品,取材于建筑拆迁废墟的碎石,与混凝土质感的植物造型重组并置,赋予这些灰暗粗旷的人造石以时代变迁的厚重暗语。《连接-4》(2017)则结合了混凝土材料转换而成的插座与二手现成插头,抽离了物质原本的性能,将电流这一链接外部信息世界的抽象物质变成快速流动下的静物。

张如怡《连接-4》2017
混凝土、插头、电线
8.5×4.3×2cm
3 3/8×1 3/4×3/4 in

对地质学的探索时常体现在王墒的作品中,他在雕塑、绘画、装置等多元媒介的创作中不断思考“人类世时代”(Anthropocene)中,科学、技术、文化在自然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他的珠宝画系列中,多彩精美的珠宝切割纹路如同历史建筑上的装饰设计一样对仗规律地展开在画布上,宝石细致繁复的切面与光泽在其绘画过程时间与精力的巨大耗费中逼真地呈现。正如自然环境被纪念性与宗教性建筑表面的浮雕来理想化那样,珠宝这一原本作为自然界矿石的存在亦被人类赋予了社会价值。而他的雕塑通过结现代主义的工业设计感与中国人文石、盆景的意象来寻求人造技术和自然的平衡。

王墒《Rheahuna》2019-2020
不锈钢、玻璃、喷漆
130×103×196 cm
51 1/8×40 1/2×77 1/8 in

高露迪通过研究“图像”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播与变化,玩味图像在分享中所指射的生成过程与社会意义。他以随手可得的、未经处理的初始图像为出发点,戏谑地分析并挪用日常审美,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运作于绘画与摄影在现当代的复杂历史之中,也常笼罩着图像在转化过程中波及形成的荧光色光晕氛围;同时,几何或不规则形状以一种矛盾的方式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特性。

高露迪《1.6MB》2020
布面丙烯
80×80×1.5cm
31 1/2 ×31 1/2 ×5/8 in

蔡泽滨的绘画对空间布局展现出精巧的把控,在经典的绘画主题基础上融入了虚构的抽象形象。他的画作源自于对艺术人文史的严谨追索,不同于其早前画作中对具体人物的构想,蔡泽滨此次的新作均以编造的形象为母题,延续其融合经典绘画的方式,在《编造的形象—画家与缪斯》(2020)等作品中进一步淡化了特定的对象,将虚构的形象剥离了自然主义式的描绘,在写实的背景前展现出异想天开的魔幻场景。

同样地,胡子的水粉肖像画常常以文化历史上的名人投射自身,半透明的质感塑造了独特的身体轮廓与意象。而她纸本绘画独有的质感在令观众重新审视这些流行文化和艺术历史中的名人的同时,也灵动地映照出胡子的个人形象,此次展览中,她的《穿着黑色皮衣的自画像》(2020)与《美惠三女神》(2019)两组作品交相呼应,在她的肖像绘画中不断体察其对文化变迁及性别意识的理解。

展览中呈现的作品映照出艺术家们各自迥异的经验与背景,在身体、建筑、景观等意象的交错中,暧昧地流露我们置身其中的隐喻。

当这些作品融汇碰撞在一起,无论是具象或抽象、叙事或非叙事,它们都共同构建起了一场关于形式、感知以及诠释的对话。

展览时间:9.11-10.24 2020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