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依萍,她变了

曾索狄

前两天,是陆依萍104岁的生日。对,就是那个顶着瓢泼大雨去找父亲要钱却挨了一顿鞭子的陆依萍。

或许连琼瑶本人都想不到,播出20年之后,《情深深雨闬闬》依然在社交场上被津津乐道,网友依然关心陆依萍、何书桓、杜飞等等主要角色,甚至将剧中台词反复咀嚼,得出许多“与时俱进”的解读——比如,依萍是“反PUA达人”,书桓是“渣男”,杜飞是“人间清醒”。

很有意思的是,从在琼瑶笔下诞生,到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陆依萍的形象,也并非一成不变。

在1963年发表的小说《烟雨闬闬》中,25岁的琼瑶以一种玉石俱焚的姿态,书写了一个没落的军阀家庭的悲剧。用今天的眼光看,小说里的陆依萍阴冷疯狂,空有一腔仇恨,行事偏执却又自相矛盾——她学历不高,没有职业,一面痛恨父亲的无情,一面无法摆脱对父亲钱财的依赖;她不择手段地复仇,却在冷眼旁观梦萍遭遇悲剧、如萍开枪自杀之后,内心备受折磨、无力面对。

相比之下,1986年刘雪华、秦汉版的电视剧《烟雨闬闬》,则为陆依萍的形象增添了几许柔和的色彩:她恨陆家,但在复仇付诸实践的同时,她对自己有反省,又在父亲临死前与之达成了和解,最终等到了书桓的回归。

而到2001年,已过耳顺之年的琼瑶,亲自编剧并为这个阴冷的故事添加了明快喜感的一面。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情深深雨闬闬》,不仅多了杜飞这样插科打诨的新角色,依萍的行为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父亲不给钱,她大大方方地做歌女,被尔豪嘲讽也能有理有节地表示赚钱的人更高贵;她拒绝书桓的掌控,直指对方的“寻求共鸣”不过是要求自己单方面服从;而办孤儿院、支持书桓上前线等情节,更让她跳出了复仇的小情小爱,升华出了“大女主”的气场。

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萍的改变,也是琼瑶的改变。她不再是那个对世界充满了愤怒的写作者,反而对情感多了包容。尤其是在书写依萍和父亲的关系时,剧情甚至称得上充满悲悯:女儿复仇的根源,是对父亲的爱。因为这份爱,她努力反抗,也是因为这份爱,她最终释然,甚至挺身而出捍卫父亲的尊严。

不能说这种改变一定是对的,但陆依萍的蜕变,至少说明,即便是创作者本人,对人物的解读都有可能不断调整,反复更新。而这份漫长的调整,也足以提醒你我,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标签去定义人物,这样太草率,也暴露出自身审美能力的退化。毕竟,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观众尚可理解和接纳一个冷酷无情的陆依萍,今天的我们又为何要执意为何书桓戴上“渣男”“海王”的帽子呢?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